產品滯銷到底誰的錯?
銷售乏力是誰的問題?大部分情況下,我們責怪的是站在一線的員工,是他們不賣力、不認真、不用心,業務員腿不勤,導購員能力太差、理貨員太懶、臨時請來的促銷員太嫩,經銷商不配合廠家的政策和推廣活動,反正都是他們的錯,可憐這些在前線戰斗隊員,自己做了炮灰,還被認為是執行力不夠,最后陣亡,事實上銷售乏力的問題,并不能完全怪他們,腦袋決定口袋,思路決定出路,執行的問題,往往是腦袋的問題造成的,一位銷售人員如果在錯誤的渠道,利用錯誤的銷售方式,銷售價格不當,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產品,這樣的產品能夠暢銷?有可能嘛?
滯銷是結果,關鍵來自于滯銷的大腦,那么我們看看真正出錯的地方是在哪里?
產品創新力
這年頭,如果看到出一個新產品暢銷,許多企業蜂擁而至,模仿照抄,但是情況往往很糟糕,領頭羊已經具備的領先優勢不提,你要在一堆模仿跟進的產品中鶴立雞群,也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王老吉的市場經理都表態了,除了王老吉,其他400多個涼茶飲品,幾乎很難賺到多少錢。你不是和領先者搶奪市場份額,而是要和大大小小幾百個,看上去差不多的產品在戰斗,能夠殺出重圍,恐怕沒那么容易?和奇正在努力,結果還要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難道創新就那么難嗎?事實上,你說難也不難,正像杭州的貝嬰美當初可不是做嬰兒奶粉的,最早做的是服裝,后來想做一下產品的延伸,發現葡萄糖這種司空見慣的食品,很多母親拿來配奶粉給小孩喝的,于是貝嬰美就在葡萄糖里面加了一點DHA,對孩子神經發育有好處的成分,定位嬰兒牛奶伴侶,在幾乎沒有任何廣告和促銷的情況下,賣得非常之好,最后貝嬰美進而也做起了奶粉的生意。一個外行卻開發了一個新市場,那些本來生產葡萄糖和奶粉的企業為什么沒有看到呢?
其實,對很多快銷品企業來說,企業創新的源泉不是來自有多規模的廠房,多高的技術,關鍵你從市場,消費者那里發現到潛在的需求和趨勢沒有?他們往往是產品創新的發力點,筆者在研究休閑食品這個市場的時候,發現很多吃休閑食品的消費者并不是兒童,而是成年女性,甚至是為人母的媽媽,但是市場上卻很少有是針對她們需求開發的食品,這或許就是一個休閑食品的創新突破點?(參見筆者《女性零食市場,亟待深度開發》)。
品牌號召力
很多企業現在都在做品牌建設,但是為什么結果千差萬別,一個根本原因在于,不少企業認為請了形象代言人,投放了廣告,做了整合營銷FromEMKT.com.cn傳播的工作,就等于做品牌了,事實上,品牌空心化,缺少清晰、明確、富有感染力的品牌和新價值和文化,做再多的廣告也是在燒錢,海市蜃樓,看上去很美卻沒有持久的生命力。
例如筆者現在穿了一雙奧康牌子的皮鞋,質量還不錯,前不久出去做調研的時候,跑了很多零售終端店,忽然想起了奧康的那句廣告語“夢想是走出來的”,感到深有體會。而同屬溫州的鞋業巨頭——紅蜻蜓,最近清了莫文蔚作代言,但是在傳播中傳播的品牌主張缺乏感染力,很難與消費者內心世界達成共鳴,你說下一次我買皮鞋的話,會買哪一個品牌?事實上,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質量都很不錯,關鍵就在于你塑造的品牌是不是消費者接受、喜歡、認同、乃至崇拜,是不是消費內心深處最敏感、最渴望的東西,而不是產品性能本身。
而品牌建設最終的結果,就是形成品牌的號召力,不管該品牌推出什么產品,以往被該品牌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價值所折服的消費者,揮毫不由的購買這些產品,有時候甚至是盲目的,品牌種程度極高。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一個商人去福建出差,到了給耐克OEM的工廠參觀,廠方就給他一雙和耐克品質相同的運動鞋,但是上面沒有奶可得LOGO,后來商人把這雙鞋送給過生日的兒子,兒子不要,說要耐克的,商人告訴兒子這就是耐克啊,我從廠家帶來的啊,兒子卻不理會,說鞋子上沒有那個勾,商人沒辦法,只好去耐克的專賣店給兒子買了一雙帶勾的運動鞋。看到這里,你認為商人的兒子難道是為了要那個勾子嗎?事實上,它不是要那個勾子,而是需要勾子背后所代表的“挑戰自我,一往無前,想做就做”的精神,這是其他運動鞋不能給他帶來的感受和體驗,而也是他內心渴望——青少年叛逆,擺脫束縛,渴望獨立的一種心理表現,他們會為這樣一種感覺多花比普通運動鞋三倍以上的價格,來選擇耐克。這就是品牌的號召力,因為它與目標消費者的內心世界形成了有機互動的神經網絡。
因此做品牌一定要有精神,這種精神必須和消費者產生共振、共享、共有。否則就會被消費者以往,認為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產品和感覺,最后和許多普通的商品一樣靜靜的躺在貨架上冬眠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