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鞋企亟待顛覆行業標準
兩個人去森林旅行,晚上在森林中露營。早上,森林中突然跑出一只大黑熊,兩個人慌忙逃命,其中一個忙著穿球,同伴見狀說:“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們又跑不過黑熊!”那人回答:“我不用跟黑熊比,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安全了”。
寓言總能在新的環境下煥發新的生命力,讓人們有全新的理解。肆劣全求的金融風暴已經“刮”了一年多,而且短時間內可能還會繼續“刮”下去。在這個生產低靡、消費乏力的經濟低谷時期,鞋企如果沒有警覺并積極采取行動,注定要像寓言里被動的游人一樣被“黑熊”吞噬。金融危機其實就是一頭恐怖的“黑熊”,我們的鞋企在其面前更像是無力扭轉乾坤的游人。但不管金融危機多嚴重,真正衰敗的其實只是一小部分的鞋企,另一部分鞋企還是可以在危機中存活下來并發展壯大,時宜而創造出更大的成功。關鍵在于,有遠見的鞋企能不能行動起來,把同行遠遠地拋在身后,成功擺脫危險。
每個行業都有行業發展的規律和軌跡。研究發現,通常行業規律和軌跡竟然是由位居行業前列的領先品牌制定,它們在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團隊建設、營銷推廣、企業管理各個領域為行業“制定”出“標準”,這個標準會影響整個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
對于行業主流品牌而言,“標準”不但是它們自身經歷的寫照,更是為其量身定制的。制鞋行業也不例外。譬如,對渠道商的政策支持,主流鞋企得出了1%-2%的年終返利支持“標準”。對于大型主流鞋企而言,一方面一到兩個點的返利對于其高額的利潤結構不會構成任何負擔;另一方面其銷售規模較大,一到兩個點的返利已經相當可觀,對渠道商有吸引力。
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中小鞋企而言,1%-2%的返利無疑弊端很多。首先,中小鞋企利潤水平較低,一到兩個點的返利對于其微薄的利潤結構無疑雪上加霜;其次,中小鞋企銷售規模遠不如行業主流鞋企,一到兩個點的返利總量仍較少,并不足以在金額上刺激經銷商,效果亦不明顯;最后,由于中小鞋企兩個返利點返利政策推行效果不明顯,造成了巨大的間接損失。這個損失就是中小鞋企最寶貴也最不能浪費的資源—時間,因為遵循行業“標準”,中小鞋企失去了崛起的寶貴時機。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普遍存在于各個行業的“陽謀”:行業標準其實也是遏制中小企業崛起的最大思想障礙。如果中小企業因循守舊,按照這些所謂經過驗證的“行業標準”來管理企業,最終結果無疑將成為那個“認不清形勢”的游人,終究擺脫不了被危機吞噬的命運。
同樣的銷售返點,如果中小鞋企能夠給經銷商提供5-8個年終返點,制定遠遠高于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將帶來什么市場反應呢?第一,高額的返點必將最大化地激活經銷商的積極性的資源,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渠道及市場拓展機會;第二,從表面上看,企業出讓了更多的利潤,但經銷商贏得模式的改變(重視返利收益,淡化批發收益)將令經銷商以更低廉的價格向下游傾銷產品,產品的競爭優勢必將大大加強,流通速度也獎加快,從而使得資金周轉速度得以提升,絲毫無損企業的整體收益;第三,經銷商開始追求長期的總體收益,放棄了即時的單位利益,解放思想,靈活經銷,從而有效的避免了產品庫存,節省了庫存的損失和成本,變相獲得了更多的“利潤”:第四,企業的市場規模將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得以擴充,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更大的成功,節省品牌騰飛的時間,從而賺取企業經營最昂貴的時間成本。
全球金融風暴當前,鞋企要存活并獲得進一步發展,就必須率先打破行業制定的種種行規,顛覆市場競爭潛規則,創造出對自己最有利,能夠為自己帶來最大市場效益的新標準。唯此,中小鞋企才有可能跑得比其它鞋企更快、更遠、才有可能成為擺脫危機,掌握改變命運的幸運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