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認識貿易摩擦
幾乎任何進口國都同時存在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兩大陣營,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不宜過度恐懼
2008年底中美紡織品協議到期,世貿組織關于我國紡織品特限措施也同時結束。但是,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將使2009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可能面臨新的貿易保護措施。
發達國家大規模挑起貿易摩擦的可能不大,但風險依然存在
2009年發達國家整體陷入衰退,更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積極合作;同時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已經很大,在市場普遍不景氣情況下出口量激增的條件也不具備,發達國家就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大規模挑起貿易爭端的可能性不大。相反,2009年我國出口發達國家的紡織服裝產品數量可能減少,但是市場占有率可能有所提高。在中美紡織品協議2008年底到期前,美國國會已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部分紡織服裝產品進行監督,內容包括出口數量、價值、單價和市場份額等數據。 發達國家會頻繁利用反補貼、產品質量和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等新的貿易保護手段制造事端。
近年來,發達國家更多地利用反補貼措施、產品質量和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等新的貿易保護手段制造事端。這些措施隨意性強,主要針對內資企業,影響面寬,危害性大。
2007年4月美國商務部在國內銅版紙價格高于國際市場,缺乏立法支持的情況下,以銀行貸款利率為借口,裁定對中國銅版紙征收反補貼關稅,改變了不對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補貼的一貫政策。2008年12月19日美國以我國相關貸款政策為借口,向WTO起訴中國進行出口補貼。此外,美國的一些機構聲稱中國對紡織業的各種補貼有73項之多,并將鼓勵企業技術升級和品牌萬里行納入其中。
發達國家也會利用所謂貿易逆差為借口,迫使人民幣升值
美國一直利用所謂的貿易逆差為借口,試圖迫使人民幣升值。2008年盡管美國貿易逆差有所好轉,但是貨物貿易逆差仍在繼續增加。2008年1—11月份美國貨物貿易逆差增長1.8%,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占32.8%。2008年盡管出口增速明顯回落,但全年我國貿易順差仍然高達2954.6 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其中對美貿易順差為1708.6億美元。發達國家一直利用貿易逆差為借口,迫使人民幣升值。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6.9%,但對歐元貶值3.6%,對英鎊升值4.5%,對港幣升值7.0%,對紡織服裝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08年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升值6.8%,但對歐元貶值10.4%,對英鎊升值46.7%,對紡織服裝行業產生了明顯的影響。2009年人民幣及主要貨幣間匯率變化對紡織服裝企業的不利影響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可能加劇,發達國家有較強的引導示范作用
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之間結構類似、技術水平差異不大,存在較強的競爭性;全球經濟減速、貿易收縮使得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發展中國家不僅要爭奪發達國家的市場,而且也會進一步保護國內市場。
發達國家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發展中國家有較強的引導作用。2007年2月墨西哥緊隨美國等發達國家以我國財稅政策調整為借口向WTO起訴中國進行出口補貼;2008年12月墨西哥則與美國同時以我國相關貸款政策為由向WTO起訴中國進行出口補貼,2009年1月份危地馬拉也以相同的理由向WTO起訴中國。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