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部門須慎防鞋出口出現“硬著陸”
隨著廣交會三期的開幕,我國傳統的出口優勢產品——紡織服裝尤其引人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該行業何時觸底反彈還要看歐美的需求何時真正復蘇。危機中,“洗牌”效應開始顯現,“好的越好,糟的越糟”。
昨天下午3時左右,在江蘇省絲綢集團的展位上,十幾張洽談的小桌子只坐了一兩個客商,銷售經理李先生告訴記者:“我們這次來了十幾個業務員,一個上午每人平均才談了一兩個客戶,根本沒有什么人來。”他還告訴記者,從自己所負責的歐洲市場看,“訂單減少了一半,現在還看不到回升的跡象。”
業內有一種說法——中國紡織產能可滿足全球穿衣需求,這就決定了紡織業是外向型極高的產業。江蘇省絲綢集團總經理余亦民表示:“產能過剩的確是中國紡織業面臨的一大問題,很多中小企業都在虧本接單,現在的情況是,工廠關門了機器都賣不出去。”余亦民同時認為,現在紡織業有“好的越好、糟的越糟”的現象,他說:“國外的進口商在收縮戰線,就像工廠裁員一樣,大批中小企業將接不到單,而一些大型企業的訂單則上升。”
目前,不少中國紡織企業都希望和沃爾瑪這樣的國外大型采購商合作,就算是價格上低一點,但訂單數量有保證。
此外,從今年1月1日起,輸美紡織品配額取消,歐美市場進入無配額時代,這是否對中國紡織業來說是一大利好呢?廣州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四部經理呂立表示,仍有不少難關,其中之一是歐美要求認證和第三方檢測的費用越來越高,“約占出口額1%”。
呂立還表示,隨著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在紡織業上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有所下降,外國客商對供應商的審核越來越嚴格,“工人是否加班,甚至連廁所的蹲位有幾個,他們都會派人來實地檢查,而所有的費用都是由我們出的”。
回國前 植個發
本報訊 (記者杜娟)每屆廣交會都能迎來十幾萬外國客商,他們不僅在廣交會上看樣訂貨做生意,也帶旺了廣州的餐飲、住宿、旅游等,現在一些廣交會客商甚至在廣州做起了美容。
昨日,來自巴基斯坦的整形外科醫生兼陶瓷商人MANZOOR和朋友一起做了植發手術,并表示這次廣交會之旅不虛此行,做生意和美容兩不誤。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