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資金鏈為啥說斷就斷?
拖欠貨款已成為國外企業在金融危機中轉嫁損失的一種辦法,許多“出海”的中國企業陷入了“不賒銷等死,賒銷找死”的兩難境地
統計顯示,30%以上倒閉的民營企業其根本和直接原因就是資金鏈斷裂!80%以上倒閉的民營企業其現金流都有問題!
以長三角民企代表省份浙江省為例,浙江省經貿委日前發布的《2008工業經濟運行狀況和發展趨勢》報告中顯示,在宏觀政策從緊、國際經濟波動、通貨膨脹明顯等壓力下,浙江工業經濟處于緊運行狀態。浙江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和利潤總額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別回落5.5和17.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虧損企業有1.07萬家,虧損面達19.6%。據浙江省工商局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有1200多家企業歇業關停,這在浙江連續10年的歷史上都是沒有的。中國縫紉機行業的龍頭企業浙江臺州的“飛躍集團”義烏金烏集團等等當地民營經濟的龍頭企業,就是由于資金鏈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型企業集團尚且遇到難題,資本實力不濟的中小企業生存更加艱難。
盲目多元化,抽取主業資金
與國際化相比,進軍多元化成為一大批國內民營企業家津津樂道的話題。無疑多元化可以使企業擴張,又從結構上降低了企業長期發展的風險。但中國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多元化,往往并沒有從企業和行業自身成長態勢和發展規律的戰略角度出發,更多是腦袋一拍,多元化就來的思路,其主要體現有兩類:
第一類是看到別人賺錢,也要跟風去賺一筆的投機心態去搞多元化,代表企業如義烏的金烏集團,創建于1994年的金烏集團在義烏當地曾是民營企業中的明星企業,是義烏市大陳鎮“前五強”民營企業,該集團總裁張政建先后被授予金華市“十佳青年私營企業家”和浙江省“青年星火帶頭人”等榮譽稱號。張政建看到身邊不少人在迪拜投資賺到錢后,在朋友的慫恿下,于2005年左右在迪拜建造了一個面向國內企業招商的“龍城”商貿城,共有500多家店鋪,并在阿聯酋迪拜設立了阿聯酋金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阿聯酋山圖貿易有限公司、阿聯酋山圖裝飾有限公司、阿聯酋山圖餐飲有限公司等4家海外子公司。為了維持海外項目,張政建壓縮了其國內企業的資金,甚至包括金烏集團最核心的資產嬌麗襪業制衣。金烏集團曾為嬌麗襪業制衣準備的新工廠也因還不起某銀行貸款而最終抵押出去了。從此,嬌麗襪業制衣等子公司業務更是一蹶不振。但是,海外業務情況并沒有讓張高興起來。由于最近幾年大批溫州、義烏商人到迪拜去投資商城等房地產項目,張政建的迪拜生意受到激烈競爭,由于國內資金支持越來越有限,張政建只得從國內銀行或民間融資,據說迪拜“龍城”項目共花費兩個多億,這其中很多錢來自貸款和高利貸。張只能拆西墻補東墻,最終,資金鏈斷裂,金烏集團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