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回暖是“虛假”的安慰?
今年前3個月,不少服裝、制鞋企業或許都感覺到了陣陣暖意,因為歐美國家的訂單似乎又回來了。然而,這也可能是一種“虛假”的安慰,來自業界權威人士的調查顯示,至少在兩年內,這種回暖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在4月底舉行的中國皮革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暨真皮標志十五周年發布會上,本報記者得到了這樣的答復,作為全球知名的皮革企業,皇冠企業集團董事長江永雄介紹,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經過半年多的消化,西歐、北美國家危機前的訂單庫存已經出現斷檔、斷碼的情況。
“于是,今年初國內企業部分訂單開始回暖。”江永雄表示。
但這似乎并不代表原來的“經濟景氣”又回來了,實際上,在江永雄看來,行業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基本不大可能。
與此持相同觀點的還有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
在中國皮革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暨真皮標志十五周年發布會上,張淑華根據協會近期的調查,對年初業內的回暖、制鞋業經濟運行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解答。張淑華認為,盡管行業基本面是好的,但今年初的回暖很可能是暫時的。
鞋企回暖懸疑
從中國皮革協會近期統計的1-3月份行業經濟運行數據來看,目前,中國皮革業的下行壓力是非常大的。
“我們產業外匯依存度非常高,最高的時候,60%產值是出口,現在出口只占到產值的35%左右了,你想想少了多少。”張淑華表示,“目前,中國制鞋業的外銷壓力依然巨大。”
由此,對于今年初的“回暖”,張淑華認為,這是暫時的。
“從我們業內各方會議,地方協會的工作會議上得到的信息匯總是,今年整個一年,都會很困難。”張淑華表示,“的確,今年初,業內是出現了回暖的現象,企業的歐美訂單又開始增多,但這小規模回暖主要是跟歐美國家庫存消耗完有關系。當他們沒有庫存了,又不計劃關掉商店,他們就會急忙找我們下單,然而,目前國內的訂單情況要恢復到2007年的水平需要一個過程,因為歐美的問題沒有解決。”
甚至,張淑華認為,2010年,外向度高的制鞋業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都感覺產業只有到2011年才會有一個新的起色,這個新的起色主要是指世界經濟的回暖,以及我們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到位,我們認為目前產業只要有兩年的調整,就能實現突破。”
行業基本面看好
在中國皮革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暨真皮標志十五周年發布會上,中國皮革協會還向外界透露其對鞋企倒閉現狀的調查情況。
中國皮革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蘇超英透露,目前,鞋企倒閉情況大多集中在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且主要是小企業,特別是完全以外銷為主的小企業。
“從我們掌握的數據來看,目前環境下,這些小企業確實比較困難。”蘇超英表示,“而那些中型的,或者是中型以上的企業,特別是有品牌的企業,沒有一家倒閉的,反而有一些生存得還挺好,因為倒閉小企業的訂單轉移到這些企業手中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