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振興元年,難題何在
《中國服裝協會工作報告(2008-2009)》指出,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市場細分、加強勞動力儲備和警惕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是當務之急
從2月4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紡織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到4月24日公布規劃詳細方案,2009年,中國紡織服裝業迎來了“振興元年”。在這個注定要載入歷史的重要年份,中國服裝業最需要面對的難題是什么?
日前召開的中國服裝協會五屆二次理事會暨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上,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所做的《中國服裝協會工作報告(2008-2009)》中,重點分析了勞動生產率、市場細分、勞動力儲備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四大問題,為中國服裝業的“振興元年”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勞動生產率
目前,企業生存發展亟待解決的兩個問題是降低成本和差異化競爭。控制和降低成本成為各企業重點攻關課題。引進先進設備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采用節能降耗設備節約能源使用成本的做法已經在服裝行業中悄然興起。2009年,在勞動力成本、能源成本剛性上升的情況下,既能提高產品質量又能節約人力、物力使用的先進設備的引進將再掀高潮。
另外,市場變化驅動差異化競爭。差異化一方面表現于產品研發設計,另一方面要依靠專業、專門設備制作來完成。對于這類設備的引進與使用也將在行業內更加普遍。
市場細分
2009年,我國服裝市場將在拉動內需政策鼓舞下加速發展。市場細分將向縱深發展,從產品品類、產品檔次、產品功能、產品營銷模式、服務人群分類、服務區域分割等各個方面加以細分。企業將更加注重挖掘新市場,產品研發更具明確針對性。
市場細分并不意味著企業和品牌將大量增加,相反,隨著精細劃分而各需求區間有效需求變窄,競爭將更加激烈,淘汰性更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整合的加速在所難免。同時,產業的集約化是在上一個行業發展階段的行業分工之后必然的發展結果。未來兩三年將成為中國服裝企業的整合之年,通過企業資本、品牌的實質性整合,形成聯動上下游產業的縱橫交錯的產業集團,形成服裝品牌集團、服裝零售業集團等多種新的企業形式,并通過資本紐帶逐步整合國際資源,形成中資控股的服裝跨國集團。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