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當怎樣刺激經濟
中國經濟顯然已從去年第四季度的慘狀中恢復過來。當時,許多行業的增長都戛然而止。而現在,建筑工地的轟鳴聲甚至比以往還要響亮。事實上,一些人已經在說中國推出了歷史上最成功的經濟刺激計劃。
不過,重要的是不要忘乎所以。企業的確有了更多訂單,但這些訂單都是短期的。出口不會很快復蘇,而且,即使很快復蘇,要使中國經濟未來能持續增長,要重新調整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包括美國)間失衡的經濟關系,提振國內消費才是關鍵。因此,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提高家庭收入、鼓勵家庭增加消費?
提振消費信心將是第一步,雖然從目前的數據看這似乎不是個問題。今年頭3個月,實際消費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6%。
不過,這些零售數據中包括企業和政府采購,而它們都受到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動。3月份的消費信心數據再次下跌,已降至2003年“非典”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應很能說明問題。據許多零售商說,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銷售增幅就開始放慢,今年的形勢也很嚴峻。經濟刺激開支的很大一部分最終將落到商人和官員的腰包里。今年幾乎不會有增加工資的事,因此,消費要繼續保持2004-2008年以來的兩位數增幅會很困難。
面對這次經濟下滑,沒有什么輕松的應對政策。家庭收入水平低下及消費開支不振存在結構性原因,但中國的決策者不應該錯過將一場危機轉化為機遇的好機會。他們應該考慮采取什么措施來永久性提高家庭收入。
中國自身近年來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種做法的明智之處。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在農村推出激進的改革措施,允許農戶從村集體拿回自己土地的管理權。農民們也因此獲得了自行出售農產品的機會。他們用增加的收入開辦各種小工廠,遍及全國的鄉鎮企業熱就此興起。同樣,到了九十年代末,朱镕基總理面對經濟危機不僅推出了刺激性開支措施,還抓住機會進行改革。他實施了住房改革,讓中國家庭以房屋估值20%左右的價格買下自己居住的公房。家庭財富的增加迅速提振了消費。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