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SE JI 用剪刀征服歐洲
“布料和款式不是服裝的全部,更多時候我們穿的是一種心情” “服裝設計師是用剪刀寫詩的人”——吉平生
金融海嘯席卷歐洲,在危機四伏的風暴眼中,一個南京設計師品牌“危中求機”,創造了兩個“第一”:中國內地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參加“世界精品品牌展”的服裝設計師品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躋身“老佛爺”的中國設計師品牌。
MOUSE JI:即是服裝品牌也是設計師名字
今天,MOUSE JI遠銷歐洲、日本、美國、中東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在時裝界,MOUSE JI既是一個知名的服裝品牌,也是一個服裝設計師的名字。在中國以外,沒有人叫他“吉平生”,都管他叫“MOUSE JI”,老吉說,“一開始是不太習慣,喊多了也就不在意了。”
老吉是從1993年開始設計師生涯的,那時候剛剛30出頭的他還是小吉。開始,他并沒有把握一定能做得好,因為之前他在外貿單位做的并不是外貿這一行,陶瓷美術專業畢業的他主攻美術設計,所以他只能從相對簡單的做起,做家紡出口。
1993年下半年,吉平生去了意大利,在米蘭的一所時尚學校學習時尚設計。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經歷。“米蘭真的是一個時尚之都,比巴黎還要純粹。”除了教室,吉平生還把他的學習場所搬到整個米蘭,古典的米蘭、現代的米蘭,建筑、雕塑、街道、商店,差不多3年時間,意大利文化、歐洲文化的一點一滴,呼吸一般潛移默化地融進了他的思維和感受。
1996年,回到南京的吉平生設計出了第一批屬于他“大腦”的服裝。讓人吃驚的是,這批作品的風格完全是世界主義的。當中國同行們還沉醉在“中國的就是世界的”陳舊思路時,見了世面的吉平生已經直接和歐洲接上了頭。而這種風格立即在當年的廣交會上大獲成功。那個夏天,吉平生展位前面的歐洲客戶排起了長隊,操著各種腔調英語的法國人、德國人、西班牙人爭著和他討價還價,一時間訂單不斷,據當時的香港《文匯報》報道,展位的地毯都因為人多被踩磨破了。
從1996年到2003年,吉平生的服裝生意一直沒有平淡過。他設計款式,歐洲客戶看樣下單、交訂金,他組織生產,貼上歐洲品牌商標后交貨。這種商業流程在業內被稱為ODM。雖然與絕大多數(99%)國內同行做的OEM相比,吉平生自己設計款式,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含量,可是服裝成品還是貼了外國人的牌子(商標)。
整整8年,吉平生不得不隱姓埋名為外國人做嫁衣。
“攻克柏林” 巧破“老佛爺”
做自己的品牌,把自己的感受、想象力通過品牌發揮到極致,是每一個服裝設計師的夢想。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歐洲畢竟是世界時裝的大本營啊。雖然之前也有中國的設計師在歐洲某個時裝展上走過秀,亮過相,但是走秀和真正能在歐洲市場站住腳還不一樣。
從世界范圍來看,每年的服裝展多如牛毛,但是只有一個由德國人主辦的“世界精品品牌展”很不尋常。一位看好老吉的歐洲朋友建議他嘗試去參展,“碰碰運氣”,如果僥幸被接納了,也就意味著有了穩定的訂單。
2003年,吉平生注冊了MOUSE JI,并大著膽子把自己設計的服裝樣式寄給了“世界精品品牌展”的組委會。組委會接到申請后,眼睛一亮,但是憑他們的“經驗”,他們怎么也不相信這些服裝樣式出自一個中國人之手,因為在亞洲除了日本人,從沒有別的國家參加過“精品品牌展”。組委會很難相信這些賞心悅目的作品是他原創的。他們給吉平生回信,表示對他的設計很欣賞,但是他們要求吉平生連續三年6季把服裝的圖片和樣品寄給他們,讓他們審核。
這種明顯的不信任讓吉平生很受刺激,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證實了“精品展”的權威性,于是他按要求一連寄了三年。2006年底,他如愿以償收到了“精品展”的邀請函,從而成為第一個有資格參加“精品展”的中國設計師。
2007年1月,MOUSE JI出現在了柏林和巴塞羅那的“精品展”上,和1996年的廣交會一樣,MOUSE JI再次成了展會的焦點,展位上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經銷商、代理商、業界人士。“有品味”、“太精致了”、“高級”,贊譽之詞聲聲入耳。有趣的是,“精品展”的品牌審查總監妮娜小姐也現身展會,而且主動向吉平生提出要購買MOUSE JI。“真是想不到啊。”吉平生感慨萬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