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運營商如何讓客戶持續賺錢?
在很多場合,鞋業代理商總是抱怨零售經銷商欠款越積越多,尤其是新品上市的時候,經銷商人是過來了,錢卻沒有帶來,貨品點了不少,到了換季的時候賣不出的產品又要退回到代理商那里,代理處的庫存進一步“積水”,堆得高高的滿滿的,讓代理商苦不堪言,只好低價清庫;而經銷商又說,公司支持有限,門店租金那么貴,加上貨品、貨架等其它費用,銷量有限,無法賺到錢,虧死了。。。。。。
龐大的欠款數字讓處于上游地帶的總公司很多也是減縮了擴張力度,惡性態勢年復一年的加劇,似乎壓得鞋業鏈的各成員喘不氣來。
現在的代理商不比以前,經營思路多少有點跨越,他們很多也知道,讓經銷商賺錢才有發展。如何讓客戶賺錢呢?很多代理商是無法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的。
什么因素才能讓客戶持續賺錢?
是豐富的商戰經驗還是前瞻性的經營思路?
是策略點子,還是運營體系?
是運氣還是爭取?
是公司的支持還是自己苦心經營?
是團隊合作還是英雄式老板?
筆者認為,讓客戶賺錢,并不是某一年賺錢,也不是某一因素的單挑作戰,我們所要說的賺錢就是持續贏利的能力,是一種體系運營的勝利。
那么讓客戶賺錢的信心何以致遠?那就是:
科學投入+運營體系的打造+專注目標的有效執行力=讓客戶有持續賺錢的能力
現行市場情況,難有一夜成名的品牌,簡單的模仿、運氣、策略點子和個人魅力的單個因素都經受不住市場的長期考驗,無法完成品牌運營上升級的使命,體系商戰勢在必行!持續賺錢要克服許多階段性的跨越,經歷著一些轉折點,而這些方面的突破與轉化需要品牌商各合作成員抱團的“體系戰”來實現。即在機會點上,贏在體系。
目前的市場形勢對強牌非常有利,強牌少了很多競爭對手,他們曾經想打敗或者無法一掃而盡的頑敵正在壓縮擴張或撤退,這留出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大牌與小牌的競爭猶如大象想踩死螞蟻也非易事一般,但螞蟻斗大象就更難,因為理念的形成與團隊的打造最終見證一個品牌運營的前瞻力和執行力,中小型品牌運營商往往做不到。
如果品牌的附加值有限,各方面投入上放不開,跟不上,自然對市場的服務的深度也是有限的,市場回報的結果:消費者缺乏對品牌的信任度!
目前通路下游的成員無論理念還是實力上都無法達到單方賺錢的高要求的,公司運營體系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必須首先有一個品牌商的各成員敢于持續投入的要素。
這里有一點聲明,運營體系可能第一年不能100%保證讓客戶賺錢,第二年也許才讓客戶保本或贏利,但到了第三年,如果賺錢了,不僅是賺錢了,而是穩住了一個市場的地位了,我們所要說的賺錢就是客戶持續贏利的能力,并不是簡單的賺錢了事,這點非常重要,賺錢的能力往往是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地方,是超越同質化競爭的一種因素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總公司有至少三年以上的戰略規劃,然后自上而下,用合作為前提的支持政策來保證,沒有實際到位的支持體系,讓經銷商賺錢就成為不值錢的空話了。只有各方面有了投入的保證,代理商才能產生執行的力度(當然代理商不可以用公司的支持來投資異業領域),以此類推,通過執行力環環相扣,讓通路成員享受到公司運營體系所帶來的賺錢快樂。
要抓準機遇,打造運營體系,我們要在目標里分解它,在思想上根植它,在執行中豐富它,在賺錢中持續它,企業發展不再難,客戶賺錢不再難!讓客戶賺到錢,通路鏈各成員才能發展,這是實實在在的硬道理,讓客戶有利可圖,還要做到讓賺錢了客戶知恩圖報,回報的是公司運營體系所帶來的良性化的投入產出。
還是重復一句話:信心致遠,我們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未來的事情必須今天來啟動,今天來預測,今天來量變,我們要在逆勢中找到順勢的條件,選擇樣榜點,設置并量化目標,持續投入,承擔責任,讓執行中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跨越。。。。。。
不足之處,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