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再定義:自主服裝品牌非唯一出路
做自主品牌不是代工企業唯一的出路,所有的代工企業都轉型做自主品牌也不現實。加工企業也可以做成品牌,在代工企業中獨樹一幟
金融危機下,歐美市場消費嚴重下滑,歐美主要國家的服裝行業都受到了強烈沖擊。與此同時,中國服裝企業也發生了變化,有一些企業倒閉了,一些代工企業悄悄做起了自有品牌,一些經營外銷的企業做起了內銷。有人說,這些轉變是被金融危機逼出來的。
中國是一個成長中的新興市場,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服裝行業的基本面到底怎么樣?對于中國服裝企業而言,面對的“危”與“機”是什么?
90%以上的服裝企業遭遇困境
“今年服裝博覽會的規模比去年小了百分之十幾,參展商數量也減少了百分之十幾。這很正常。”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陳大鵬說。事實上,世界各地的服裝展都因金融危機而嚴重縮水,歐美發達國家受影響更為嚴重。2009米蘭時裝周取消了10場秀,巴黎高級時裝周從往年的4天減為3天,參展企業數量大幅減少。
數據顯示,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服裝業的增長明顯放緩。2008年1~11月份,企業虧損面達22.7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個百分點。2008年全年服裝行業平均利潤率為4.2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7%。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服裝加工產能迅速擴大,“中國制造”的服裝遍布世界,對外部市場依賴十分嚴重。陳大鵬說,在紡織服裝行業,95%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如今,“這90%多的中小企業遇到了很多困難。”
首先是訂單不足。早在2008年初,在服裝企業集中的長三角地區,勞動保障部門就時常接到工人的投訴電話:“老板跑了,我們的工資還沒發!”沒有了訂單,很多以國際代工業務為主的企業倒閉。有調查顯示,截至2008年10月,在有著“衣被天下”之譽的江蘇常熟,35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中,1/3虧損,有2500家企業開工不足,數萬名工人面臨失業。陳大鵬表示,全國至少有10%~20%的企業因為沒有訂單而倒閉。“現在,我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為開工不足的代工企業找客戶,也為品牌企業找優質優價的加工廠。這次服裝服飾博覽會就是一個平臺,對雙方都有好處。”
其次,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更加惡劣。陳大鵬坦言:“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由于有關部門認為服裝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是很重要,銀行也把紡織服裝企業列為慎貸行業,因此,中小型服裝企業融資很困難。很多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貸不到錢,只好采取一些得不到保障的方式去尋求貸款。”
今年初,紡織行業被列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舉措是對這個行業最大的鼓舞。但截至目前,《紡織業振興規劃》的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對此,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高燕表示:“企業能否走出危機,關鍵還得靠自己,企業的興衰還要看老板。”
陳大鵬認為,國家應該加大對紡織服裝行業的扶持力度,提供好相關服務。比如信息服務,中國服裝產業呈集群形態,幾百家同類型企業聚集在一個區域內,如果信息及時,就可以減少浪費和產能過剩。紡織企業污水處理同樣是個問題,他建議通過政府的組織,將印染廠的污水集中處理。此外,政府還可以對企業的人才培訓給予補貼,法國、意大利的政府都有這樣的補貼。“國家在戰略上重視,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才有信心,希望國家能出臺具體的扶持措施。”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