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訂單換貸款:出口企業生存模式遭顛覆
對于焦灼中的王興國來說,在不久前結束的廣交會上簽訂的一筆100多萬的訂單只是旱地里的一場毛毛雨。不過,就是因為有了這張訂單,才能從銀行貸到款,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好消息。
王興國是廣東東莞一家毛紡出口企業的老板,擁有3間工廠和500多名工人。
他在電話里向《華夏時報》記者說:“對于我們這些中小型出口企業來說,固定資產不大。通常情況是,先接到一個大單子,再立刻去貸款、組織資金、買原料生產。如果沒有訂單,很難從銀行貸出錢來。”
王興國的境遇只是無數東莞出口企業老板的一個縮影。
中國4月份的進出口繼續維持著兩位數的深度跌幅,很多出口企業正徘徊在生死邊緣——沒有訂單就沒有貸款,而資金鏈一旦斷裂,最后只能倒閉。金融危機以來,長三角地區30%以上倒閉的民營企業是因為資金鏈斷裂,80%以上倒閉的民營企業現金流有問題。
中國發展基金研究會副秘書長湯敏對記者分析,銀行不愿貸款的原因一是成本高,二是風險大。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國家應該加大金融改革力度,解決出口企業貿易融資政策缺位等問題。
外貿頹勢難改
海關總署12日發布最新外貿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22.8%。其中當月出口下降22.6%,降幅比3月份擴大5.5個百分點;進口下降23%,降幅比3月份縮小2.1個百分點。出口的持續萎縮再次超乎市場預期。
在廣東東莞市樟木頭鎮的樟洋南山工業區,以往隨處可見滿載的貨車穿梭來回,如今已經不見繁忙的景象。該工業區的一位姓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企業已經外遷。
“從去年開始,海外訂單已經減少了近三分之一,并且價格也下降了10%左右。”東莞艷陽春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先生對本報表示。他們公司生產的玩具曾銷往歐美、中東等十幾個國家。
“在外需萎縮的情況下,我國外貿面臨的國際形勢依然相當嚴峻。”張燕生說。
張燕生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企業出口遇到雙重壓力。一方面,美國經濟尚未止跌趨穩,企業面臨很大的訂單壓力;另一方面,貿易摩擦有可能進入高發期,企業開拓市場難度進一步增大。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