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減員減產靜待復蘇
記者最近在浙江各地調查紡織企業時發現,目前大批紡織企業仍未扭轉下滑勢頭,不少企業在年初短暫開工后,又陸續以減員減產或放假停產的“蟄伏”、“休眠”策略靜待復蘇。部分企業對國家“政策救市”的依賴心理加重。
紡織企業的日子越來越困難
記者在浙江省內幾大紡織產業集群地進行走訪時了解到,盡管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已有足夠心理準備,企業家們對今后的訂單行情仍紛紛表示擔憂。
寧波爵溪鎮是浙江省最大的棉針織生產基地,產量占全國市場的4%。該鎮黨委書記朱安偉說,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因國外采購商日益謹慎,采購習慣發生變化,今年來紡織品出口訂單明顯呈現出單量小、單期短等特點。
朱安偉說:“從近期我們對企業走訪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的單子都是在去年圣誕節之前接的。圣誕節之后接的單子就很少了,這段時間針織企業的日子越來越困難了。”
寧波甬南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承志告訴記者,盡管眼下工廠的開工情況還好,但是訂單逐步減少的趨勢正在明朗化。張承志說,相比本地區其他企業,我們情況還算不錯。
紹興柯東物流公司總經理魯文龍也告訴記者:“估計接下來還要再蕭條一點。一個是打工者錢難掙,一個是歐美國家的衰退會波及中東、非洲等窮國的購買力,支付能力會減弱。我們公司經營的都是中低端產品,原以為西方不亮東方亮,但目前明顯感受到非洲、中東、南美有一些國家的購買力也已經下來了。”
浙江富潤進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自營出口4000萬美元的成衣出口企業,總經理何海青說,該公司今年訂單下滑15%,不過能保持微利。
中小紡織企業進入“蟄伏”狀態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受大勢影響,在紡織行業中不少企業開始壓縮產能或者干脆停工,陷入“蟄伏”狀態,其中尤以中小型企業和家庭作坊為多。
在全國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地嘉興市濮院鎮,當地毛紡業的規模以上企業和量大面廣的家庭作坊紛紛計劃暫時放假停產,等待復蘇,近20萬從業人員5月份開始面臨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三四個月的“無薪長假”。
紡織行業的萎靡甚至讓其上游的電腦刺繡機行業也陷入集體“休眠”。浙江珠光集團臨海電腦刺繡設備有限公司是國內電腦刺繡機行業的龍頭,公司總經理馮惠民告訴記者:“受紡織業不景氣影響,國內電腦刺繡機行業產能萎縮了70%以上,依然還在開工生產的企業從450家減少到了只有幾十家,這樣波動是前所未有的。”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