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企出口回暖:根基未牢?
圍繞2009年一季度紡織服裝業的出口“回暖”趨勢,業界聲音眾說紛紜,但最終卻未能有一致、達成共識的解釋。那些期望得到準確信息以把握行業發展脈搏的服企由此不得不選擇繼續觀察。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了業界翹首企盼、承載眾多“期望”的2009年4月份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數據,然而,環比增長、同比下降的現實則讓業界進一步“迷惑”。相比上月的增長顯示了回暖的基礎,但長期來講,與往年比,2009年4月的行業運行似乎依然延續著金融危機來的“頹勢”。
4月份,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共124.93億美元,較3月增長3.29億美元,環比微增2.71%,但同比下降17.93億美元,占12.55%。其中,紡織品出口51.21億美元,同比下降14.39%,環比增長8.3%。服裝出口73.72億美元,同比下降11.22%。
盡管數據的表現仍未完全“明朗”,但結合今年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出口表現來看,行業出口的“回暖”基礎還是顯現出越來越薄弱的態勢,根據相關數據,3月,我國服裝出口的環比增長高達72.5%,而到4月紡織服裝環比增長僅為2.71%,同時,4月同比12.55%的降幅也相對今年一季度的同比降幅再跌近1個百分點。
這為那些對行業出口持“回光返照”觀點的業界人士提供了一定的數據支持,它(4月出口數據)既擊破了服企將因出口退稅率上調(新的出口退稅政策是從4月1日開始執行)而集中于4月交貨從而造成環比大幅增長的猜測,也引起了更為激烈的爭論。
主持人:4月份的行業出口數據出來了,與一季度相比,4月行業的出口表現有什么不同?
方軍平:從行業4月的表現來看,我們認為隨著美歐等服裝消費恐慌期結束和消費信心的逐步恢復、中間商對產品價格見底預期的逐步統一,國內紡織品服裝出口外圍環境正在不斷改善,傳導效應正逐步向紡織品延伸。
李鑫:行業訂單周期短的特點決定了行業出口表現對國外經濟波動較為敏感,從而使得恢復過程有所反復,但回暖趨勢仍未改變。
王宇:今年一季度,尤其是3月,行業內出現環比大幅增長的情況,這主要因為2月跌得太厲害。2月的大跌,一個是因為春節因素;另外就是因為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停產了,工人放假的時間也長了,所以整個2月實際有效生產天數就只有半個月,比以往的2月下降得多。
所以3月紡織服裝出口有所反彈:一是因為生產時間有所延長,工人回來了,一些企業重新開工;二是中國流到其他地區的訂單有所回流;三是去年有些訂單的尾貨甩到了今年出口。
孔軍:就我們看來,整個二季度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仍將會有所好轉,服裝出口將會繼續增長。原因是一季度國內生產企業訂單較2008年4季度有較好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