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要發展 節能環保是必然
君虹染整有限公司冷軋堆染紗設備
生意社5月27日訊 眾所周知,紡織工業環保重點在印染領域。但是印染節能設備的實際推廣,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對中國大部分中小印染企業而言,動輒千萬甚至幾千萬的設備一方面大大加重了企業負擔,另一方面環保效果卻不一定能夠達到企業的要求。君虹公司的冷軋堆染紗設備及其配套工藝的開發,給人們帶來有益的啟發,為此,《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了君虹公司董事長楊立新。
“我們的染整設備和工藝特點與現行浸染相比,不僅價格更便宜,而且染每噸紗可節約成本5000元左右;產品色牢度超過傳統浸染工藝色牢度,深濃色耐洗色牢度達到4級,干摩擦牢度達到4級,濕摩擦牢度達到2~3級。同時,由于設備的改進,水、電、汽、染料、助劑、人工等成本降低50%以上。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是半連續式生產,工人操作難度有所下降。該設備產量也比現有設備高出很多,一套設備2000萬左右,可日加工色紗15噸,相當于價值3000萬元左右的浸染設備的產量。”楊立新熟練地說出了這套設備的優越性。
全新的染紗工藝
傳統的染紗工藝采用的是間歇式浸染方式,也就是將待染的紗放入容器中,加入水、染化料、助劑等,在泵的作用下進行前處理、上染、后整理等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水,而且在染色過程中,深色有50%左右的染料不能上染纖維而被排入廢水中;淺色亦有20%左右染料不能上染。即使是當前最先進的染紗設備,也僅僅是通過減少用水量來減省原料和污水排放量,同時對設備的要求大大增加。染1噸紗需要的水至少在100噸以上。
而冷軋堆染紗是將染料、助劑在比例泵的調節下,通過均勻軋車將染料浸軋入紗線內,然后在常溫下冷堆反應12~20小時,最后皂洗、水洗的一種半連續的生產方式。在噸紗生產過程中只有皂洗會產生每噸紗10~20噸的廢水,其他生產過程僅在洗缸時有污水產生,具有顯著的環保優點。
與傳統的染紗相比,冷軋堆染紗無論在設備還是工藝上都進行了大量改進和突破:通過選用高效滲透劑,突破了傳統的重煮練輕漂白的染整觀念,形成了新型高效滲透技術;通過染色工藝的革新,改變活性染料、傳統染色用鹽量大的問題,研發出紗線冷軋堆無鹽染色新技術;通過控制染色過程中溫度及助劑的用量以及固色時間來減少活性染料并使之水解,提高了染色牢度;研發的多盤頭片紗輸送裝置以及紗線收放卷裝裝置解決了紗線在冷軋堆染色過程中的亂紗以及分紗技術難題;通過對冷軋堆染色設備的優化設計、模擬分析、生產實驗,實現了前處理、軋染等各個系統的有機協調。
2008年11月,經過多次嘗試性試驗后,冷軋堆染紗整套設備進行生產試運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生產車速達到50m/分,1米門幅的設備日均產量可達15噸。加工處理的3批紗線(紅、黑、青),經常州市纖維檢驗所檢測后表明:產品染色牢度好于傳統紗線染色的牢度,耐洗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基本在4級,產品質量較好,黑色、青色、大紅和白布沾染牢度都在3.5級以上,完全達到或超過傳統筒紗或絞紗的牢度級別。
適應多品種小批量
“與傳統的染紗工藝相比,采用我們的染紗方式4~5天可以交出織軸(即筒紗進廠、染色、整理、上漿過程全在印染廠完成),全程所用時間是以往的一半,而且我們還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隨時更換染料,真正實現了靈活機動,小批量,多品種。”楊立新這番話引起了記者的強烈興趣。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訂單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更為明顯,尤其是一些產品不僅交貨期短(有些甚至要求在20天內),而且對產品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這讓一部分企業在接單交單時普遍比較慎重。無疑,冷軋堆染紗方式可以很好地適應這種市場的新變化。
“我們相信,這種冷軋堆染紗技術不僅可以給企業節約大量成本,而且在市場競爭中更有利于企業獲取更大的商機。”常州九豐印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高祖元在看過君虹染整的染紗設備后評價說。
當前金融危機下,誰能用更少的資源生產出更好的產品,就可以走得更遠,在這點上,君宏無疑已經先人一步。對未來,楊立新的打算是一方面成立設備子公司,專門銷售該設備;另一方面不斷完善設備性能,提高其穩定性,提升產品檔次。(劉繼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