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經濟已出現回暖跡象 最壞時期已過去
香港工業總會推出的珠三角香港企業調研報告雖然傳遞了該區域港企訂單逐漸回升、珠三角經濟有復蘇跡象的訊息,但這或許并非是外部需求開始增加所致,而更是受惠于一系列短期政策和歐美日用零售庫存消化將盡等因素而產生的短期效應。
從這份調研報告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現象,幾乎所有的受訪港企都表示,香港和內地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扶植政策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他們要求還要進一步擴大政策扶植。在受惠出臺的政策中,83%的港商認為暫停上調最低工資對企業發展的效用最大,同樣超過八成的港商認為減免地方行政收費、暫緩繳納員工社保具有效應,而認為上調出口退稅、擴大信貸保證計劃對公司發展效用很大的也達到近七成。
與此相對,在關于企業設法開拓新收入來源的回答中,只有不到三成的港商表示會轉變企業的主營業務或拓展新業務;只有34%的企業表示會更積極地在海外新興市場尋找新客源;只有41%的企業表示會更積極地在內地尋找新客源。
上述的兩種不同的態度似乎凸顯了目前企業還是沒有擺脫“等靠要”的思維,多寄希望政府出臺的政策扶植等外因,而少謀求企業的轉型和增加附加值的內因。事實上,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本來是助企業一臂之力,但現在成為大多企業的“唯一救命稻草”,甚至有些企業利用信貸優惠政策向銀行貸款,而所貸款并非為了拓展業務,而是流入資本市場等回報更高的領域。
香港工業總會26日公布的針對100余家位于珠三角港資企業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珠三角經濟已經開始出現回暖跡象,有近半的受訪企業表示自5月份以來,工廠訂單有回升趨勢,工廠用工情況已趨于穩定和停止裁員。不過,大部分受訪企業同時也對下半年情況持保守態度。
最壞時期已過去
這次調查始于今年2月份。報告顯示,在過去三個月中,港資企業在珠三角面對的困難主要包括訂單減少、企業盈利下降、買家拖欠貨款上升等。
其中,91%的受訪企業認為,訂單減少是遇到的最大困難;63%的受訪企業表示總經營成本上升,甚至比國際金融危機前的同期平均水平增加17%。而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包括勞工成本增加、原材料上漲及人民幣升值等。
值得注意的是,買家拖欠貨款也成為困擾港企的問題,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承認買家存在拖欠貨款的情況,拖欠的貨款約占企業同期營業額的22%。
報告指出,面對困難,港企采取了縮減生產規模或停產、裁員、拓展海外傳統市場、出口轉內銷以及提升企業產品附加值等措施應對。大部分受訪企業雖然表示仍然將業務集中于海外市場,但也有41%的受訪企業表示將更積極地在內地尋找新客源。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