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和寧波紡織服裝業怎樣“抗跌”?
按照記者對“七匹狼”、“九牧王”、“利郎”、“勁霸”等泉州服裝企業采訪中掌握的情況以及對寧波服裝企業的了解,即使沒有這一場金融危機,紡織服裝業也勢必得踏上轉型升級之路。
在這輪仍在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內的紡織服裝行業普遍遭受重創,但在福建泉州和寧波兩地,一批率先從危機中找到機遇的企業,卻顯示出很好的“抗跌性”,出口勢頭仍然強勁。
那么,泉州和寧波紡織服裝業究竟有怎么樣的“抗跌基因”?
“目前,國內服裝產業市場看似已經飽和,硬碰硬的競爭只能令企業陷入血腥的‘紅海’,即與對手爭搶日益縮減的利潤額。企業必須開創、拓展‘藍海’,創造新的價值,去捅破‘天花板’。”寧波服裝協會副會長張曉鋒稱。
目前,泉州紡織服裝行業雖以生產休閑裝、運動服裝、功能性紡織面料為主,但已有企業另辟蹊徑,轉向科技含量更高、競爭不激烈的“藍海”產品。
“一個企業能否長久發展,主要看它有無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在于產業的轉型升級能力。”在打造“勁霸”品牌過程中,做了30多年茄克衫的晉江勁霸男裝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洪肇明深有感觸,其水冼整理技術在國內同行中遙遙領先。水冼整理處理后的茄克,帶有仿舊效果,穿著舒適休閑。他們起草的《水冼整理服裝》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08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上,“勁霸”以112.86億元名列中國休閑服裝領域第一價值品牌。
而今年初,“七匹狼”聯袂法國設計師推出的國際設計師品牌“SEPTWOLVES”亮相,并與國際上“阿瑪尼”、“范思哲”等高端服裝品牌進行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深度合作,及時獲取國際流行色及流行設計、材料、風格等信息,加大對服裝設計研發的投入,縮短開發周期,確保服裝產業的技術競爭力。
“我們通過改變生產流程來控制成本,而不需要增加生產設備。”泉州海天輕紡集團董事長王啟明說,他們請了日本一家公司來對工廠的生產流程進行改造。“比如以前一條流水線上生產一件產品需要10分鐘,改變流程后,完成產品可能只需要3分鐘。”
更令寧波服裝協會考察團一行人士驚訝的是“海天輕紡”的創新技術,他們已掌握了從玉米中提煉生物基PPT材料的“綠色面料”、從塑料回收瓶提煉再生纖維,以及生物傳感光纖、納米銀抗菌面料再到服裝制作的技術。
據記者了解,雅戈爾、羅蒙、斐戈等寧波服裝企業都在試用“海天輕紡”的高科技、功能性面料,制作出玉米泳裝、竹炭纖維休閑裝等,提高產品附加值。
“相比泉州紡織服裝行業,寧波企業在功能性面料應用上還比較少。今后,服裝的技術含量,其實取決于面料的技術含量。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產品。消費需求永遠都會有,需要捕捉和引導。”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剛稱。
事實上,雅戈爾正與解放軍總后軍需所一起研發一種替代棉花、絲綢的新型面料——漢麻,全面開拓漢麻服裝、家紡新興市場。
“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意味著只對設備技術改造。”杉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啟明稱,“開發出針對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探索新的商業營銷模式,也是服裝企業轉型的一種方式。”
目前,國內服裝出口企業多數還處于加工制造環節部位,利潤微薄,抗風險能力弱。企業要在全球產業鏈上“脫胎換骨”,必須突破設計研發、品牌營銷和物流配送三個“制高點”。
面對危機,寧波長隆制衣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設計師隊伍,直接給歐洲、美國、日本客商提供自行設計的成衣,而不再從事簡單的貼牌加工。“企業要持續發展增長,就必須突破舊的營銷模式。我們通過營銷渠道的開拓和設計能力的提升,利潤從貼牌加工的5%上升到如今15%左右。”公司總經理竺建江稱,目前,公司全年生產計劃已經排滿。(陳旭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