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與“比較優勢陷阱”
金融危機的到來,只是加重了中國紡織服裝業的負擔,中國紡織服裝業的主要問題是過于依賴“比較優勢”。雖然業界目前很困難,但是,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還是有機會的
據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1-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340.62億美元,與去年同比下降9.03%,與上月-14.54%的降幅相比降幅有所緩和,但3月出口回暖現象屬歷年常態,紡織業仍未度過艱難期。其中,服裝累計出口220.45億美元,增幅為-5%,比上個月回升5-6個百分點。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屬于出口拉動型,外貿依存度在40%以上。這是一種脆弱的經濟模式,尤其是對于本身內需不足的國內市場來說。長期以來對自主創新能力重視不夠,內源型經濟一直發育貧弱,這使我們對外源型經濟產生了依賴性。
從一定意義上說,當初選擇外源型經濟是一種歷史必然。
外源型經濟是伴隨經濟全球化在欠發達國家與地區出現的一種經濟現象,是發達國家與地區跨國企業通過經濟資源在全球有效配置,實現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戰略體現,同時也是欠發達國家與地區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這一歷史機遇,實現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戰略舉措。
因此,外源型經濟通常表現為“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物流特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特征,和經濟增長之源主要來自外部的發展特征。在外源型經濟發展進程中,由于主動權掌握在別人手中,當以廉價勞動力為主的比較優勢逐漸消失時,外源型經濟有可能為其他經濟所取代,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外源型經濟具有歷史階段性。
但是當一個歷史階段走向終結時,外源型經濟所形成并固化的一些特征卻為下一階段的發展留下了隱患。
外源型經濟的貢獻
在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外源型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首先,外源型經濟是推動中國現代工業、特別是沿海地區工業化的重要力量。其次,發展外源型經濟是對外開放的主要成就。另外,外源型經濟是現代化建設的有力促進者。大量外源型企業的進入以及大量外來人口的集聚,為充分利用土地、廠房與民宅等經濟資源,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創造了條件,外源型經濟的發展同樣為國家提供了可觀的稅收來源。
可以說,外源型經濟是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歐美市場的需求劇烈下滑,使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產能顯得相對過剩,同時,雖然近幾個月國家一再調高出口退稅率,但對于利潤微薄的加工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分一部分利給外國的進口商,另一方面,本身OEM的賺頭就不大,所以,多數加工企業日子很艱難,生死就在一線之間。
外源型經濟在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隱患,特別是按照科學發展觀來衡量,外源型經濟這種發展模式確實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們反思。
近年以來,珠三角、長三角出現的“民工荒”表明,廉價的勞動力供給并不具有無限彈性,民工工資的增長意味著外源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比較優勢正在趨弱,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導致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價格下跌趨勢,與國內民工市場供求關系改變產生的成本上漲壓力,最終會對外源型經濟發展產生雙向擠壓效應。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