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突出對臺實踐特色 爭當對臺交流合作先鋒
石獅市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中,搶抓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大歷史機遇,突出對臺實踐特色,主動在海西建設中找準新定位,先行先試,爭當對臺交流合作的先鋒,努力在科學發展和兩岸交流合作中作出示范,謀求更大作為。
密切兩岸經貿合作。
石獅市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和人文優勢,把兩岸交流平臺作為城市的發展定位,著力擴大經貿合作。連續舉辦12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在增進兩岸紡織服裝業合作交流、提升產業競爭力、共同拓展國際市場等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今年4月18日舉辦的第12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更加凸顯對臺優勢,對接“大三通”的主題得到積極響應,參展臺資臺灣企業達60家,展位超300個,規模創歷年之最。展會期間,隆重舉行了“臺灣功能性紡織品推介會”和“海峽兩岸紡織織機械對接座談會”,推動兩地在面料業、紡織機械業和市場建設方面合作共贏。本屆海博會達成意向成交額67.02億元,比上屆增長11.37%。同時,利用“大三通”的歷史機遇,加快港口和沿海各碼頭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外運”等知名物流公司合作謀求發展對臺貨運市場;計劃建設石獅水產品保稅倉庫和永寧臺貨旅游購物市場,滿足兩岸合作的市場需求;梅林對臺小額貿易勢頭良好,吞吐的貨物的種類也不斷增加,目前已從過去的水產品發展到企業所急需的機械零配件、布料等原輔料。今年以來,梅林港進出臺輪近300艘,吞吐各類貨物達1093噸,接待臺胞1654人次,對臺小額貿易達1398.57萬美元,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構建產業對接平臺。
著力搭建四大產業平臺,加快兩岸產業對接、交流合作,進一步完善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競爭力,共同開拓國際市場。一是建設臺灣紡織服裝研發貿易大廈,用地面積1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1018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美元。引進產業鏈延伸部分環節入駐,如設計師、咨詢顧問、物流配送、咨詢服務、廣告創意等, 借鑒法國巴黎、美國紐約等國際時尚中心的做法,建成一個面向全亞洲發布兩岸服裝及面料最新時尚動態的中心,促進兩岸紡織服裝業共同發展。同時,聯手兩岸紡織服裝產業界在已成型石獅服裝城和縫制設備專業市場基礎上,提升改造成涵蓋成衣、織造、紡織、染整、印(繡)花、縫制、設計、打版等紡織服裝成套配套生產設備和配件的大市場。二是建設石獅臺商投資區,總規劃用地4300畝,首期開發建設1500畝,已有57家臺資企業確定首批入駐該園區。重點引進與紡織服裝相配套的產業及機械電子、生物科技等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項目,引進臺灣的人才和生產技術,帶動本地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完善和延伸產業鏈,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三是建設石獅海峽兩岸科技孵化基地,總投資3000多萬元,已建有研發樓、中試廠房、專家樓及員工宿舍,共40000多平方米。加快引進兩岸人才培養與集聚,建設臺商科技創業基地,著力培育高科技企業與高科技項目群體;目前已有7家臺灣科研機構入駐。四是建設獅臺農業(漁業)合作實驗區,積極拓展石臺農業交流合作,加強與臺灣農業團體尤其是臺灣中南部農民的聯系,建立常態的溝通交流渠道。目前獅臺農業合作已涉及果蔬品種種植、海淡水產養殖、觀光農業、水產品加工、生物工程、花卉盆景、農漁業技術設備等10多個領域,成功在祥芝、蚶江、永寧、鴻山等鎮成片開發土地。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