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呈現暫時回暖跡象是否到達谷底尚不明朗
“經濟危機何時才能過去?紡織行業何時見底?紡機市場何時回升?”這些問題幾乎每天都充斥在我們的腦海里。而最近兩個月來,隨著幾類紡機產品的熱銷以及去年下半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在紡機行業所占比重最大的棉紡設備的銷售情況明顯趨好,讓業內人士對以上問題有了一些具體的預測:樂觀人士認為經濟危機對紡織行業的影響似乎已經見底了;而大多數持謹慎態度的人士認為,現在做出全面觸底回升的判斷還為時尚早,七月份以后形勢將會更加明朗。
固定資產投資能否回升 取決于棉紡設備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2003年、2004年兩年,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甚至超過70%,但從2008年6月開始明顯下降,僅保持了8%的增長率。今年1~2月份投資繼續回落,全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7.45億元,同比下降9.78%,這是近10年來我國紡織行業投資首度出現負增長。
設備投資基本占我國紡織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7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的減少直接影響了紡織機械產品的銷售。2008年1~11月紡機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行價)486.23億元,同比下降5.11%。紡機行業因此也成為2008年紡織各個行業中唯一呈現負增長的行業。
從紡織各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行業的比例來看,最多的依然是棉紡行業,占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26.17%。多年來,由于紡機行業對棉紡設備的依存度太大,一旦棉紡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所下降,紡機全行業的銷售馬上就會受到牽連。因此,當四五月份棉紡設備銷售呈現回暖跡象時,人們做出紡織行業已經到達谷底的判斷也不足為奇。
據統計,去年全年細紗機銷售646萬錠,與上年相比下降了33%。立達、歐瑞康等幾家著名的國外紡紗設備供應商以及國內幾家大型棉紡設備生產企業的銷售基本都降低了4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而最近兩個月來,我國最大的兩家細紗機生產企業馬佐里(東臺)紡機公司和經緯紡機公司每月都有幾百臺的訂單。太行紡機的粗紗機、上海一紡機的精梳機、特呂茨勒上海公司的清梳聯、立達公司的單眼并條機、鄭州紡機的漿紗機5月份的銷售業績也十分喜人。
但是,盡管如此,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多表示,這并不意味著紡織行業投資開始全面回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勇也持同樣的看法。他分析認為,2008年上半年以前已有明確投資計劃的一些棉紡企業,因金融危機的發生暫時擱淺了;或者有的企業在金融危機前已經購買了一部分設備,其他相配套設備尚未配齊,但早晚也得配,而這個時候設備價格最低,就趕在這個時候買了。因此,目前市場的回升,主要是一些企業的剛性需求使然,以此來做出紡機業觸底反彈的判斷還為時過早。
市場形勢變化帶動幾類設備銷售增長
今年以來,有幾類紡機設備是實實在在的因為紡織市場需求的增長而呈現逆勢暢銷的局面。比如,針織電腦橫機。經歷了去年下半年銷售不振后,今年以來我國毛衫主要生產基地廣東大朗內銷外銷全面回升,進而帶動了橫機銷售的增長。我國最大的兩家電腦橫機生產企業浙江飛虎、寧波裕人從今年2月份開始訂單就做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