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奢侈品熱”后 服裝企業品牌創新是關鍵
在經歷了“奢侈品熱”、“平價時裝流行”后,隨著消費市場大分層,企業、商品品牌、商業品牌的創新實踐及其間的整合、融合,企業將面臨重新尋找位置,對各自的發展模式明確“歸位”。服裝品牌企業將在市場發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在一味追求走高端路線或者在低價競爭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有數據顯示,服裝行業營銷創新力度明顯加大,整合速度明顯加快。老牌傳統企業加速了創新的步伐。如杉杉集團實施的多品牌國際化戰略終有成效。報喜鳥集團涉水網絡銷售,其下屬的寶鳥完成了從定制職業裝業務到“服裝電子商務”的轉身。新企業加速了創新的頻率,諾奇以其全新的模式實現了從傳統制造業向專業服裝零售商業品牌的飛躍。
而下游產業集群加快結構創新,溫州、泉州等我國的服裝產業集聚地,以產業配套齊整,市場信息反應敏銳為主要特征成為產品集群。集群孕育了品牌,品牌促進了流通,流通的興旺又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如諾奇以純依靠自身強大的銷售網絡,將自身產品外包給其他廠家,帶動了一批中小生產型廠家的發展。我國產業集群總產能占全國服裝產能的70%以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產業集群不掌握商業主動權有較大的風險。
如何充分利用區域內產業鏈的優勢,充分利用標桿型品牌和加工型品牌之間的緊密結合,使生產成本優勢更加凸顯和可持續,與商業鏈進一步整合合作,徹底打通通向市場和資本的道路,已成當務之急。
諾奇這種“商業品牌”的示范作用將給我國產業集群的縱深發展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因為服裝商業創新的主體主要是服裝企業。當前,商業創新首先要依靠服裝行業商業鏈條上各合作主體的創新,他們的表現及相互間形成的商業“生產關系”優勢,直接決定了行業的商業創新生產力價值。
服裝行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一是服裝出口增長放緩、內銷市場活躍,給我國服裝生產企業帶來了釋放產能的空間。二是大量產業外資本介入服裝流通領域“圈地”,家電渠道企業國美集團和美式摩爾大型綜合購物中心落戶京津,中國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這為服裝品牌商業的發展留下了巨大市場發展空間。三是中國服裝企業渠道變革形成新聯動局面。大批服裝企業,開始對現有渠道進行整合,加大專賣店的建設,對傳統百貨渠道形成有力補充。四是風險投資對服裝品牌和服裝渠道的關注加大。事實證明,風投所看重的兩個關鍵因素是:商業渠道和商業模式。專家預測,2008年將會出現針對服裝品牌和服裝行業的專項投資基金,企業應提前做好準備,練好內功,規范經營,并正確認清自己的市值,同時加強對資本市場的熟悉和駕馭能力,避免盲目的追風或回避。五是服裝物流的創新服務。由于傳統的貨品配送形式逐漸無法滿足服裝企業的需求,如何整合供應鏈系統,建立“小批量、多批次、快出貨”的現代物流管理模式,決定著服裝企業能否直接、有效擴大利潤空間。諾奇和不少國際知名品牌一樣都選擇自建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當然由于服裝企業渠道建設的多元性及復雜性,不同的品牌擁有不同的渠道形式,并有著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和成本結構,這決定了應根據服裝品牌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物流模式。選擇適合自身企業特點的物流配送模式,使其提高企業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國服裝企業商業創新需要解決的課題。六是服裝信息管理系統的效率創新。諾奇模式目前取得的成功,說明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服裝業的發展趨勢,即以核心企業為中心,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將供應商、制造商、直營店、倉儲及最終消費者用戶整合到統一的網絡鏈條中,以形成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戰略聯盟。同時服裝ERP系統升級換代的步伐使商業信息系統,真正成為了重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