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產能過剩 鞋機企業何時迎來春天?
鞋機企業何時迎來春天
進入新世紀以來,是中國鞋機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以廣東珠三角地區、福建晉江地區、浙江溫州地區和江蘇鹽城地區為主的四大鞋機生產基地。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十來年里,鞋機業一直過著舒心愜意的日子,壓根兒就沒有想到這一次危機所掀起的風暴是如此地強烈,在短時間內就使整個鞋機業陷入休克狀態,而且在短期內難以看到蘇醒的征兆。
產能過剩矛盾凸現鞋機業的發展,是伴隨著中國鞋業的高速擴張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但鞋業產能大量過剩的危險,也不可避免地傳導到鞋機業。同時,由于鞋機業的進入門檻并不高,所以,在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的刺激下,使得眾多鞋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幾乎遍及全國,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四大地區,鞋機業竟然在當地形成了很大的產業,有的還形成了可觀的鞋機專業市場,這是行業發展過熱的真實寫照。
盡管鞋機業在之前的發展完全可以用高速來形容,但其發展卻是無序的,不僅相互之間競爭無序,同時,專利權和市場之爭也伴隨著整個發展過程,其中不少企業還對簿公堂。在進入門檻較低的情況下,自立門戶和新手入場的情況很普遍,所以,鞋機業盡管迎來了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但卻并沒有誕生標桿性的大企業,整個行業發展到現在,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業,由于數量眾多,才顯示出鞋機業的龐大。在危機爆發前,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已很明顯,國內市場也已經飽和,內銷市場顯然難以滿足鞋機業的龐大產能。為了尋找新的出路,不少鞋機企業已經開始把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但渠道網絡和人才結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攔路虎,只有少數企業能把少量的產品賣出去,大多數企業已經感受到了市場拓展無力的壓力。再加上競爭激烈,鋼材等原材料價格暴漲,企業利潤大幅萎縮。而恰在此時,金融危機爆發,一下子把鞋機業卷入深淵。
市場難以在短時間內回暖
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許多鞋機企業都處于休克,或者說是冬眠狀態。停產過冬在鞋機業已成為常態,據業界普遍觀點認為,這種狀態在今年內難有改觀,說不定還會持續二三年。
從目前的制鞋業來看,產能擴張基本上已告一段落,靠制鞋業擴張來拉動鞋機的需求幾乎為零。不僅如此,大受沖擊的制鞋企業,幾乎都壓縮了產能,不少鞋廠一半以上的生產線處于閑置狀態。所以,短期內,這些企業購買新設備的愿望幾乎為零。再加上部分倒閉破產的制鞋企業,會有相當一部分制鞋設備流落到市場上,從而進一步對鞋機企業構成沖擊。
就筆者調查的情況來看,目前制鞋業形勢相對較好的企業比例約占10%左右,一方面,這些企業在短期內大幅擴張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新需求,也可以通過兼并或重組取得資源,這樣也會更加經濟。再加上一般的制鞋機械產品都有6年~8年的使用壽命,所以在內銷市場上,短期內對鞋機企業來說,情況是難以令人樂觀的。
而對于國際市場來說,雖然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這場危機是全球性的,誰都不能獨善其身。所以,對中國制鞋機械業來說,做好長期過冬的思想準備,也許是現實而又無奈之舉。而當我們走出這場危機的時候,也許是中國鞋機業重新洗牌,進入新一個發展階段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