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零關稅意在穩外需
當前國際經濟仍受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全球需求萎縮趨勢并未改變,此時調整出口關稅,有助于降低出口企業成本,對穩定外需有促進作用
繼本年度第三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后,中國政府為應對外需不振,再次使用結構性宏觀調控政策來促進尚未恢復的出口。6月22日,中國財政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顯示,自2009年7月1日起,我國對部分產品的出口關稅進行調整,取消部分農產品及工業品的出口暫定關稅,并對化肥及化肥原料的出口關稅進行調整。
專家表示,當前國際經濟仍然受到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全球需求萎縮的趨勢并未改變,在這種背景下對部分產品出口關稅進行調整,有助于降低出口企業成本,對穩定外需有促進作用。
根據財政部通知顯示,我國將從7月1日起取消小麥、大米、大豆等糧食產品以及硫酸、鋼絲等工業品的出口暫定關稅,降低微細目滑石粉,中小型型鋼,部分氟化工品,部分鎢、鉬、銦等有色金屬及其中間品等產品的出口暫定關稅。同時取消黃磷、二元復合肥等產品的特別出口關稅,對黃磷繼續征收20%的出口關稅,對其他磷、磷礦石繼續征收10%至35%的出口暫定關稅,對合成氨等化肥產品統一征收10%的出口暫定關稅。
另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25.9%,累計同比降幅比前4個月加深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降幅加深5.9個百分點。5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進一步穩定外需的6項重大措施,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外部需求萎縮導致出口減少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困難,在立足擴大內需的同時,要千方百計穩定外需。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教授安體富表示,我國一段時間以來接連上調產品出口退稅,這對穩定外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一般來說,出口退稅調整的效果并沒有直接調整關稅那么大,下調關稅可以更直接地扶持出口企業,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表示,我國外貿行業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這次的調整應該說考慮到了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動用更加有效的關稅工具,在繼續支持勞動密集型產品、高科技產品出口的同時,降低了中西部地區相關企業的經營成本,顯得更加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