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鞋革赴俄安全商道
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前5月中俄貿易同比下降39%,出現1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與此呼應, 俄羅斯海關進口關稅總額同比下降45%。因而,其對原產地中國商品采取更加嚴厲的監管措施。在這種形勢下,通過規范、合法的貿易渠道,走正規清關之路勢在必行。日前召開的中俄貿易企業論壇上,與會專家及業內人士達成共識。
高利潤致非法清關屢禁不絕
雖然近年來中俄兩國都在加大打擊非法清關力度,但非法清關仍未杜絕。其關鍵點就在于高額的利潤之差。
俄羅斯海關報關中心中國區運營總監葛宏偉道破其中玄機,以一個集裝箱的貨物為例,正規清關走海運關稅與包機包稅的差價在10萬美元左右,這樣的高利潤讓不少人面臨不斷被查抄的風險,仍然采用非正規渠道清關。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中國企業不了解俄羅斯海關法律,不熟悉俄羅斯辦事程序,而導致通關速度慢,沒有辦法只好走非正規清關之路。
葛宏偉認為,雖然如此,隨著俄入世臨近,走正規清關是大勢所趨。
目前發往俄羅斯商品中,正規清關居前幾位的分別是鞋類、建材類、機械類。而非正規方式前幾位的是,皮革制品、化纖類等,這是由于這幾類商品海關關稅相對較高。
信息詳盡可省時省錢
即使短期內還能包機包稅,但正規清關是必然趨勢。那么,中國企業如何正規清關?葛宏偉告誡中國企業,在申報信息時一定要齊全詳細,否則在海關時俄方有權扣下貨物,有時會長達半年之久,有的甚至被當作走私處理。這就需要在國內處理好所有信息。
在填報信息時,一定要注意每個細節。比如對材質的填報,俄海關規定,棉類的關稅每公斤棉7.5美元,化纖類則為10美元以上,俄方的規定是就高不就低,如果能證明服裝的材質棉類含量超過50%以上,就會少付3美元的關稅。
出口品牌化企業應早做準備
有不少中國企業判斷,俄入世后,貨物通關會變得更順暢。葛宏偉認為,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俄羅斯將與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作為關稅一體化同盟聯合加入世貿,中國企業通關會快捷。但同時,沒有品牌的商品,將無法在俄海關申報,因而,赴俄商品走品牌化之路,是未來的必須走向,中國企業現在就要做好準備。
哈工大管理學院金融與貿易系主任姜明輝從另一個角度也證明同樣觀點。金融危機讓中俄貿易一直低檔次徘徊的問題進一步暴露。中國企業應在這段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暫時下滑、出口轉型時期,改變以往“低價品”的生產出口模式,逐漸向俄羅斯輸出更多高質量、高檔次的商品替換原有,走品牌化之路,才能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贏得商機。
“中國造”赴俄模式
中國企業如何安全進入俄羅斯,姜明輝認為可以借鑒美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模式。首先要雇用中介機構,尤其是在對這個國家整個進出口流程不熟悉、市場不熟悉的情況下,必須借助外力,而黑龍江企業有這方面的經驗,能夠為全國的企業做這種中介服務。其二,不要急于或大量進入一個市場,要把重點放在一個或少量的市場。這可以學習沃爾瑪進入其他國家的模式,先是小規模的試探性的倉儲式的購物中心,以此為據點了解這個國家的市場及消費需求,然后再有層次的分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