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權——中國服企的真正出路
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的海外市場普遍低迷,外貿服裝企業的訂單銳減,那些靠二手單生存且資金實力又不強的企業紛紛歇業,尚能存活下來的外貿服裝企業也活得異常艱難。
此外,由于歇業企業增多,隨著人們的收入減少,進而會影響到國內品牌服裝的消費市場。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做國內品牌的營運商和服裝企業也無法幸免此難,只是時間推后而已。
雖然國家針對以上情況積極采取了諸多救市措施,但總是收效甚微。
原因何在?我們該如何應對才能真正從困境中走出?
目前外貿服裝企業的生存狀況
1、價格惡性競爭
中國商人頭腦容易發熱,在大好形勢下往往超其能力擴大產能。一旦形勢有變,為保工廠正常運轉就讓利接單。自己雖然守住成本但害了其它同類企業。其它成本開支更低的企業又把價格壓得更低與其競爭。這樣的惡性循環讓國外企業漁翁得利。而我們既是搬起石頭砸了同行的腳,也重重砸了自己的腳。
這是國內服裝企業害人不利已的現實寫照。
2、貿易爭端增多
由于國外壓價等原因,為保住微薄利潤,國內服企開始削減管理人員、普通員工工資,更換獎勵制度、延長工作時間,使用的面料、輔料等也同降規格,以次充好等等。目前的服裝企業數在減少,從業人員也在減少,訂單也在減少,而勞動關系糾紛、國際貿易糾紛、品質下降遭投訴等案件卻在大幅上升。中國制造通過近30年努力所得的信譽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損害。
3、資金偏緊融資困難
國家救市計劃中的融資除了災區重建和西部發展外,基本上都投到了其它行業。而對真正能解決就業人口,真正面臨極大困難需要幫助的大多紡織服裝中小企業來說,只聽到了雷聲而未見到雨滴。
據筆者了解,以前曾經輝煌過的一部分服企把手頭上的余錢投到了房地產行業,致使手中資金吃緊,而大部分的服企由于勞動工資、用人成本的上升未能與銷售價格同步上升,造成普遍流動資金緊張。流動資金的緊張又造成財務成本上升,致使利潤率進一步下滑。
4、優秀人材難覓
企業的發展根本是靠人,人的素質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做服裝的企業經營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要解決現代企業管理和發展等問題,必須吸收優秀的人材來管理企業。然而,由于諸多原因,服裝行業很難招收到高素質的人材。服企缺少人材是不爭的現實。
5、轉型說說容易做難
經常有報道說:某外貿企業通過不懈努力,終于快人一步把產品做到了國內市場,而且有多么成功等等。然而,由于外貿服企缺少資金,無法進行品牌宣傳,缺少人材而不能設計產品,缺少營銷知識而不知如何打開銷售渠道等等。雖然產品一致,但內銷和外銷的運營模式卻有根本的不同,要想轉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外貿服企左右不定、躊躇不前、對前景看空是又一真實寫照。
6、對百貨店打折的認識
眾所周知,華東、華南發達地區的百貨商店的打折力度越來越大,頻率也越來越高。從以前最早買500元送50元購物券到現在的買400元送280元;從以前的只在節日打折到現在的幾乎每星期都打折。這現象說明了什么?做國內銷售的服裝運營商、生產商的苦日子不期而遇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