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瑞服裝成功路看如何搶占市場先機
“服裝企業從設計到生產出一款新產品通常需要1-2個月,而我們企業只需要1-2個星期,這不僅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國外客戶的市場風險。”江蘇華瑞國際集團董事長康宜華說。今年1-10月,華瑞集團出口1.2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35%,毛利潤14.4%,遠高于國內同行業水平。
“金融危機顯然會影響到行業的增長,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讓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增強了風險意識。”康宜華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經歷了紡織行業低谷期之后,華瑞就開始主動調整自身的結構和檔次,為應對下一次產業低谷期做準備。
華瑞是紡織行業走出去比較早的企業。1999年,在越南和柬埔寨開辦了2家分廠,目前國外員工人數達到了2000多人。按照比較優勢原理,華瑞選擇在勞動力成本低的地方設立生產加工車間,2001年,華瑞又把部分生產基地從南京轉移到安徽省滁州市,近期在安徽鳳陽成立了幾個分廠,還把加工小作坊開到了農民家門口。因為南京、蘇州等地物流業效率高,人才資源豐富,供應鏈完整,華瑞在這兩地分別建立了研發設計和銷售總部,僅設計人員就有好幾十人。目前,華瑞集團國內部分員工有6000多人。
康宜華認為,今年國際市場萎縮,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需求量有所下降。近來國內生產成本顯著上升,此時又出現了市場危機,在多重負面因素影響下,簡單的來料加工型企業首先倒閉。這類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沒有研發能力和市場渠道,很難度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