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行業有了接單的底氣 還不能少了內功的修煉
縫紉機出口全額退稅政策,不僅讓縫機企業看到了國家對振興國產裝備制造業的決心,更讓他們有了接單的底氣。在我國縫紉機的重要產地浙江,包括萬維、匯寶、通宇在內的不少縫機企業紛紛表示,出口退稅率上調一個百分點,企業與外商的談判就多了一份議價的籌碼和接單的底
從2008年底至今,我國對縫紉機的出口退稅調整達3次之多。從2008年底的13%,調整到2009年初的14%,今年6月再次調整為17%.,達到了全額退稅。此番政策調整,有助于縫機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提振行業信心。雖然我國每次提高出口退稅率,海外采購商都會以此為借口,壓低產品價格,從中獲得大部分利益而致我國企業真正能夠拿到手的利潤已很少,但不可否認,在目前外需疲軟的狀況下,此次縫紉機出口全項退稅政策,為縫機企業贏得了寶貴的“緩沖期”。
海關統計,2008年,我「國工業縫紉機出口。均價為每臺250美元左右,而同期進口縫紉機的均價則達每臺2300美元左右,我國工業縫紉機行業在產品結構、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與國外高端縫紉機有著很大差距。與此同時,近幾年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的縫紉機產業發展迅猛,且出口環境相對寬松,使國際市場縫紉機產品的同質化競爭異常激烈。面對雙面夾擊,我國縫機企業更需要通過研發本地化、生產本地化、渠道本地化和服務本地化,及時為目標客戶提供和傳播最新價值。
對于縫機行業來說,過度依賴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扶持,并不能謀得企業的長遠發展,而內功的打造和修煉,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議價能力和接單的底氣。面對月家的利好政策,縫機企業應抓住難得的機遇,充分利用政策帶來的“緩沖期”,加快產品技術攻關,提高產品附加值,用企業的自主創新實力把握市場。
練好內功才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在縫機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第二天,西安標準股份的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歐洲有限公司在德國開業。在縫機技術領先的歐洲市場敢于接單,標準靠的就是內功一—‘“把技術創新、品牌影響力和快速反應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標準董事長李廣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