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瀾”看吊掛系統
對服裝生產者而言,為了做好生產過程的組織工作,一般會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即產品在各工序之間保持運動狀態,減少等待時間;二是比例性,即各工序之間的工人數、設備等成適當的比例關系;三是均衡性,即各生產環節的生產進度均勻,負荷充分;四是平行性,即在生產各工序活動中,從時間上實行平行作業以縮短生產周期;五是從車間布置上增強靈活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的能力。遵循這些原則,可以起到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的作用。
針對這些原則,服裝生產者從工藝規劃、工序安排上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尤其在保持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均衡性、平行性方面。要滿足上述原則,服裝生產者必須安排一套合適的服裝生產系統,因為這些原則就是通過生產系統來體現的。以縫紉車間為例,服裝生產者采用過以下的一些生產方式:比如設置一個中央儲存間收發裁片,裁片由儲存間送到第一個工作崗位或者工人自取,完成后制品被送回儲存間,再分發到第二個工序,依此類推,這樣一來物料運送頻繁,生產效率低;再如流水同步生產系統,以一件產品為單元,按服裝產品加工工藝流程的順序進行作業的方式,機器排列完全依照工藝順序和各工序工作量的大小進行配置,從而減少半成品在工序間的搬移,在制品數量可減少到最低限度,生產效率高,生產周期短,利于自動化生產,但其中某一工序發生停滯,整個加工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又如國內外比較先進的服裝廠廣泛采用的捆扎同步式生產系統,其生產設備按主流工程(大身)和支流工程(袖、領等)的實際需要進行靈活配置,將車縫工序按流程依次排列,工人領到成扎的制品后完成自己的工作,再將制品重新捆扎交給下一工序,且每個工序之間設有儲物設備,其生產節奏較強,生產效率高,但不適用于批量小、款式經常變換的服裝廠。
每一種生產系統都根據所生產的服裝,看工藝流程的多少來安置設備和人員,上面提及的生產系統對生產管理的生產組織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上述生產系統之外,被稱為吊掛傳輸柔性生產系統的吊掛式縫制生產系統則屬于現代制衣系統中最先進的生產方式之一。在整個縫紉生產過程中,在制品的運輸均由吊掛傳輸系統負責完成,衣片夾具夾住衣片吊掛在掛架上可以減少在制品的存放空間和物料運轉時間,吊掛系統對應工作站可以實現均衡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也能節約人力、物力,懸掛式傳送還可以避免衣片污損,自動控制技術防止錯片等質量問題。對于國內的大多數服裝生產企業而言,對吊掛系統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認知階段。這個生產系統非常適用于襯衫、西裝等款式變化不大、工藝流程穩定的成衣生產,因此在襯衫和西服生產企業能夠更多地見到它們的身影。
海瀾集團,是一家位于江蘇省江陰市的國內大型服裝生產企業,在2008年海瀾集團完成總收入超過180億元,完成利稅10億多元,是中國服裝企業中銷售、利潤總額位列前幾位的企業。它是中國最大的高檔男裝生產基地之一,主要生產“海瀾之家”、“圣凱諾”等品牌的男士襯衫、西服以及生產各政府機構的制服產品,內外銷產品皆有。據海瀾方面介紹,目前海瀾的服裝生產根據所生產服裝的品牌、種類分成4條線,每條線上至少有3個生產車間,每個車間的年生產量有50多萬套,這些生產量由萬名左右的員工來完成。
海瀾制衣車間一角
現在海瀾集團的服裝為高品位、中低價位、款式多、品種全。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海瀾在生產設備上投入較多,比如引進裁床等自動化裁剪設備,比如縫紉線上全部配備自動化縫紉機。為了減少生產中的輔助性時間,在2000年前后海瀾從國外引入德國PEP輸送線和瑞典銥騰(ETON)的全自動吊掛生產線,目前這些自動吊掛生產線仍然在為海瀾的生產服務。在2002年前后,海瀾集團又引入上海三禾公司供應的吊掛系統,這家企業是一家與德國杜克普合資的公司,后者在吊掛系統的開發上頗具實力。據海瀾方面提供的資料,使用有三禾772智能管理懸掛生產系統的是一個專門生產銀行、航空等專業制服的車間。該車間共有6條上衣、2條褲子生產線,每天的產量約為2 000件(條)西服及西褲。由于此前的兩條吊掛生產線是從國外進入且PEP和銥騰是該領域的佼佼者,在決定使用上海三禾772智能管理懸掛生產線前,海瀾公司的人員也猶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