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珠三角:危機之下企業如何生存
曾以“世界工廠”聞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如今已進入了發展瓶頸期。珠三角外向型企業正在經歷全球性金融危機造成的最痛苦時期還沒有過去。對已傷筋動骨的外向依存度最高的珠三角9個城市而言,依然感受不到暖意。在廣東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一季度廣東經濟運行態勢”中,珠海的出口總額負增長23.7%,GDP為204.81億元,負增長5.1%,這樣的增幅位列廣東省倒數第一。
去年7月份的廣東省社科院“珠三角外向型企業的生存狀況調查”結果顯示,金融危機不僅影響某個行業,而且幾乎影響了所有行業,只不過我國外向型經濟中,機械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利潤空間比較大,而紡織、玩具、五金、電解鋁、家具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利潤空間不多,表現得更為明顯。那么,地理形狀酷似蝴蝶的珠三角,何時才能展開雙翅,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上盡情飛翔?
對外出口形勢依舊嚴峻
進入今年二季度,全國范圍內一些統計指標呈現出回暖跡象。而在珠三角地區,經濟是否回暖?宏觀數據的表現與微觀實體的感受是否一致?
從工業和金融統計數據來看,5月份,廣東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77.09億元,同比增長6.7%,環比增長9.0%。工業生產增幅加快。截至5月末,廣東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40539.51億元,增長26.1%,增幅比上月末提高2.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信貸投放保持高速度。但同時,另一組數據又讓人無法樂觀。5月份,廣東省工業用電量851.84億千瓦時,下降10.6%。
對于廣東省來講,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眾多外向型企業面臨的出口形勢。這種重要性用廣東省情研究中心領導的話來解釋就是,“在短時間內,廣東的經濟還是會依賴出口,國內市場好起來,廣東也未必會迅速好轉,關鍵還是要看美國,要看國際市場。”廣東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省進出口跌幅仍較大。5月,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459.7億美元,同比下降22.1%,環比下降2.5%。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主持的《金融危機對珠三角外向型企業影響》課題研究表明,2009年初開始,珠三角外向型企業就已經步入了最嚴峻的時期。對于珠三角外向型企業來說,現在面對的問題已經不是外遷的問題,而是怎么應對世界性經濟危機造成的國際市場收縮問題。
廣東省經濟外向度高達155%,中小企業出口40%的目標市場為美國。一直以來,廣交會都是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的風向標。雖然第105屆廣交會主辦單位采取了包括首次要求以展帶商、首次邀請國內采購商進場采購等有效措施,但總體上沒有太大改善:一是進場客商、成交額同比有所下降。二是短單、散單不少,長單、大單不多,不少中小企業不敢輕易接單。三是出口成本增加、結算價格下降同時出現。
從廣東省外經貿廳對全省135家重點聯系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當前企業在首訂單未根本回升,并且企業訂單以3個月以內的短期訂單、小額訂單和急單為主。而且,受金融危機、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及出口退稅率上調等因素影響,國外采購商普遍要求價格下調,而出口企業為留住客戶,保住市場份額,主動或被動下調出口產品價格,造成出口金額減少。同時,部分國家地區貨幣貶值導致我國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
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從第105屆廣交會的舉辦情況判斷,國際金融危機還在繼續蔓延,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尚未見底,廣東省中小企業的國外市場還在惡化。
來料加工企業轉型艱難
外需持續萎縮讓不少珠三角的外向型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國內市場,但這種轉變并不能夠一蹴而就。在等待國際市場復蘇的過程中,來料加工型企業更為焦急。
與其他企業不同,來料加工是加工貿易中的一種特殊經濟形態—“企業”不是法人而只是一個加工廠。這使得來料加工不能開展內銷,銀行見了也退避三舍,更加無法享受政府出臺的諸多扶持政策,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近年來我國加工貿易企業受政策調整和金融危機的影響,綜合利潤總體下降。加工貿易比重比較大的東莞市政府為了破解這一困局,將來料加工轉型三資企業被列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2008年7月,東莞市外經貿局聯合海關等部門共同出臺了《東莞市來料加工企業不停產轉三資企業的操作流程及指引》,取消了過去“停產、重新辦理材料和等待有關部門驗收”的繁縟環節,為來料加工轉三資掃除政策障礙,但2008年全年成功轉為三資企業的來料加工廠不到100家。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來料加工的機器設備大多是免稅引入,如果機器設備沒有解除5年的監管期,轉型三資企業時,根據海關規定這批設備需要繳稅,這無疑給來料加工廠轉三資帶來不菲的轉型成本。同時,多年從事出口訂單加工的來料加工廠不熟悉國內市場,很難在短期內突破內銷,導致來料加工不敢輕言轉三資。而且,東莞的三來一補企業很多是港資企業,這些企業的老板從前都是做貿易出身,并不熟悉內銷的具體操作,對于轉三資也難免存在抵觸心理。轉型后的三資企業法人運作方式對來料加工廠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一邊是轉型要補稅,另一邊卻是金融危機帶來的信用緊縮,現金流吃緊,一些來料加工廠為此大倒苦水。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到目前為止,在東莞市虎門鎮樹田村還沒有一家來料加工廠提出要轉三資的。據東莞市虎門鎮樹田村村委會書記介紹說,今年1、2月份工廠基本都在放假,從3月份開始,村內以來料加工出口為主的企業訂單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近半,一些原本要擴大規模的企業也不得不暫時擱置。而且,目前多數企業現在處于很矛盾的狀況。一方面為了訂單持續減少而發愁,另一方面,來了訂單也不敢接,尤其是新客戶的訂單。自己要先墊付資金購買原材料,而又只能預收客戶20%~30%的定金,撤單的現象時有發生。東莞市政府給企業免費的展位讓企業參展,但因為拿不出新的產品,企業也表現得很不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