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后奢侈品時代的中國高級男裝市場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高端消費也呈萎縮之態。一向以高姿態標榜其奢侈定位的國外高級成衣品牌,也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促銷風潮。不僅如此,普拉達、范思哲、克萊利尼亞等國際知名品牌更高調宣布,未來三年到五年,將在香港、天津、沈陽以及中西部地區布局多家折扣店。這種“親民化”策略的形成,也是基于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的購物特征所作出的。
根據相關機構調研顯示,持續消費能力較弱,卻對奢侈消費品有著執著的迷戀和渴望,而且又不屑于假貨的中產階級和新富階層已經成為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最主要顧客群。隨著市場形態的不斷深入,中國奢侈品消費人群將愈加以20到40歲之間的中產階級和新富階層為主。在洞察到這一市場特點后,各大奢侈品品牌紛紛調整其中國市場運營策略,后奢侈品時代已經到來。
親民化運動:奢侈品陣營逐步分化
當中產階級成為消費主力,Gucci集團率先開啟資本時代以逐利為核心的品牌管理,于5年前引入原聯合利華總裁RobertPolet擔任CEO,把主流行業管理方式融入到這家擁有87年歷史的奢侈品公司,并逐步向消費者傳達輕松愉快、可觸摸、可抵達的品牌形象。
事實上,更多一開始以高身價標榜的服裝品牌已經走下“奢侈神壇”。曾經令人仰慕的男裝品牌“皮爾卡丹”,在大量的分銷、各種各樣的宣傳、打折降價等“親民化行動”下,已經滑向大眾市場,再也不能成為奢華的代名詞。
中國市場的復雜性,一度令眾多奢侈品品牌摸不著頭腦。真正具有涵養的富裕階層,往往偏于內斂而并不講究奢華,不愛以擁有奢侈品牌來標榜身份。而對奢侈品有著狂熱追求的消費者,往往是新富人群和時髦的中產階級。對此,國內高級男裝品牌VICUTU(威可多)總經理蔡昌賢對國內高端消費的趨勢變化有著切身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