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表態后溫州鞋商仍稱困惑
在臨時關閉近一個月之后,7月25日,俄方就關閉莫斯科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問題正式表態,合法貨物將安全、無障礙地運出市場。
盡管如此,張肖恩和他的朋友們仍然感到不知所措。他們在俄羅斯經營鞋業批發生意多年,在這場風波中,張肖恩和其他數萬名華商的攤位被封,導致大部分的貨物都無法取出。
據了解,俄方表示,莫斯科市政府將為華商運出貨物的安置及建立規范市場提供必要協助和法律援助。俄方有關專門工作組正在積極協調,以妥善安置從市場撤出的中國商戶。“但是,雖然有了官方表態,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了。”電話里,這位溫州商人的聲音顯得疲憊而無奈。
自6月29日俄羅斯有關部門突然下令關閉莫斯科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以來,遭受損失的中國企業約2萬家,連帶企業3萬多家,直接經濟損失約400億元人民幣。
據俄羅斯溫州商會會長虞安林介紹,目前,在切爾基佐夫市場中的溫州商會會員有近萬名,僅溫州商人上報的損失就超過八億美元,占到總貨值的一半左右。
溫州出口俄羅斯商品中鞋革產品占相當比重,溫州市鞋革協會秘書長謝榕芳告訴《市場導報》記者,去年溫州鞋革產品對俄出口額高達4.8億美元,這一次由于銷售鏈斷裂,至少有400家鞋企遭受直接損失,其中更有100多家開始走上破產倒閉之路。
而除了鞋企本身,貿易糾紛也對產業鏈上游的企業造成影響,鞋底、鞋料加工企業倒閉現象開始出現。從這個角度看,因此次俄羅斯“灰色清關”遭受重創的溫州企業可達數千家。
溫州事達利鞋業負責人陳雅敏告訴導報記者,去年自己的公司也因“灰色清關”受損,被沒收的幾百萬貨物至今音訊全無。事實上,大部分商人對被扣商品都沒有任何辦法——過去,因“灰色清關”被扣的商品通常都可以在繳納一批罰金后獲得贖回,而這次,俄官方的態度明顯強硬很多。
然而,盡管未來結果并不明朗,“協會還是要盡一切努力,為溫州鞋企減少損失,讓在俄羅斯的商人減少損失。”謝榕芳表示。據了解,目前鞋革協會已試圖通過與俄羅斯有關方面建立的白色清關平臺,解決扣押的溫商貨物問題。
此外,針對這次事件她也表示,企業只有真正走出去,將溫州制造變成俄羅斯制造才能真正進入主流市場。“比如,康奈公司在俄設立的工廠將成為今后溫商在外投資的新導向。”謝榕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