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外貿企業苦樂不均低中走穩
7月下旬,占全國1/3外貿額度的廣東終于公布了半年“成績單”。廣東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總額2579.82億美元,同比下降20.6%;其中出口下降18.4%,進口下降23.6%;加工貿易受挫要明顯大于一般貿易,后者降幅要比前者小13.1個百分點。主管外貿的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用“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來形容這種同比下降近兩成、但降幅明顯逐步收窄的總體形勢。
“大地微微暖氣吹”
盡管同比下降近兩成,但外貿企業轉內銷卻顯得很是紅火。據記者從廣東省政府獲得的信息顯示,僅在6月下旬召開的首屆外資企業內銷博覽會上,累計成交就達509億元,日化用品、食品、服裝鞋帽、家電用品、建材裝飾和消費類電子分別成為最受歡迎的商品種類。
由于外冷內熱,推動不少外貿企業將“外轉內”作為轉型升級的一條重要渠道。萬慶良介紹說,今年一季度,廣東海關就已經為66家加工貿易企業辦理了轉型手續,上半年全省工業產品內銷實際增長了18%。
廣東東莞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介紹說,作為造紙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玖龍紙業就加快了擴大內銷市場的步伐,以往出口占我們的20%左右,經過調整,現在出口占企業銷售額的比例已經下降到了10%以下,從而保證企業的順暢運營。
“我們企業今年的訂單量減少了,綜合成本增加了,80%的產品轉向內銷,現在主要做高附加值的產品。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設備,以及降低污染需要2億金額。”鼎湖永盛化纖紡織印染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大偉說。
好來化工(中山)有限公司副廠長袁國俊說,作為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工廠在傳統優勢項目———出口方面遭遇了14%的負增長,在內銷上卻實現了22%的增長,因此前6個月企業不僅實現了盈利,綜合利稅還達到了18.8%。
加工貿易行業潛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珠三角部分地區加工貿易產業受到重壓后發展潛力不足的情況越來越突出了。
從深圳市工貿局了解到,當地加工貿易進口從2008年1月以來連續18個月同比負增長,而今年上半年進口降幅達到27.5%;2007年至2009年三年的上半年,深圳加工貿易新增投產企業數量和出口能力都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說,深圳某物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制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國際物流需求的晴雨表,也是反映國際加工制造業市場需求變化的風向標。上半年該公司幾乎處于停產狀態,出口僅500萬美元左右,同比下降98%。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