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收購是民企轉型有效途徑
浙江民營企業生產車間
編者按:
國際金融危機使跨境并購成為中國產業鏈整合的必然選擇。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背景,專家認為:未來跨境并購應以民營企業為突破口,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的融資支持力度,民營企業也將在海外并購中完善資本平衡,最終提高自身競爭力。
□本報記者李欣/文
近日,浙江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杰克)以4500萬元人民幣成功收購了德國自動裁床設備制造企業——Bullmdr(奔馬)和Topcut(拓卡),成立Topcut-bullmdr(拓卡奔馬)公司。新杰克公司將躋身世界縫紉機中高端領域,并縮短進入歐美市場的通道。
“海外收購是民營企業轉型的有效途徑。目前公司產品大多數為中低端,沒有此次收購,我們與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差距需要10—20年才能夠彌補;新杰克80%—90%的市場還在歐美以外,收購之后,公司在歐美的市場有望加快打開。”杰克控股集團董事長阮福德對記者說。
“資本輸出”政策支持
在金融危機引發的新一輪國際產業重組中,浙江資本正變得越來越活躍。浙江省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浙江省境外投資總額超過9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境外投資總額達3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總投資5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占全省境外投資規模的69%。
浙江省在積極引導鼓勵企業 “走出去”方面一直處于全國各省前列。2007年浙江省出臺《關于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指導意見》,并設立了實施“走出去”戰略專項資金。2008年浙江省把構建海外營銷網絡、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推進跨國并購作為“走出去”重點。截至去年底,浙江省企業境外設立機構數位居全國第一,境外投資規模居全國第二。
2009年,我國鼓勵對外投資的思路變化尤為突出。3月16日,商務部出臺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根據該辦法,商務部僅保留對少數重大的境外投資的核準權限,對絕大部分境外投資企業只需遞交一張申請表,即可在3個工作日內獲得投資證書。該辦法已經于5月1日正式實施。
為防范境外投資的經營風險,浙江省今年出臺了《處置境外經貿糾紛和突發事件暫行辦法》。浙江省商務廳負責人表示,今年浙江省將加快建設承擔的國家級境外合作區,在海外發達國家和地區加快設立以科技研發為主的孵化園區,打造更多的集群式境外投資平臺。
“5月1日以前,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必須報發改委項目部審批?,F在把權力下放到地方,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支持。”阮福德對記者介紹說,按照規定收購項目在一個月內給予批復,但是到15天新杰克就得到結果,“時間上比規定壓縮了一半。政府的工作思維和方法也在轉變”。
在民營企業揮舞“海外抄底”的大旗走出去的時候,各界人士對于民營企業海外投資行為的擔憂也在逐漸增加。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民資收購的海外資產幾乎全是“不良資產”。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周德文告訴記者,有一家溫州民營企業今年就收購了海外100多個品牌。“民企海外并購是值得鼓勵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市場風險,不是一般的民營企業可以做到的。在收購海外品牌中需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