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鞋企老板給創業者帶來思考
敢拼愛拼的晉江人再次用行動證明:來自民間的勃勃的野蠻生長力量。
在晉江這片貧瘠而有限的土地上,一批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泥腿子”;雖然面朝臺灣、與之有著濃濃的血脈聯系,但經過幾十年的政治阻隔,只靠著若隱若現的“海外關系”和那份改變命運的決心——晉江人就踏上了自己的事業征程。
1991年,現任安踏集團董事長丁和木創辦的安踏鞋廠成立。這時的安踏還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工廠,其初中未畢業的兒子丁志忠(現任安踏集團總裁)已在北京打拼四年。由于在技術、材料方面的不足,無法在國內市場立足,安踏轉而替跨國公司接單做OEM代工,即便如此,那時的安踏也不是一個優等生。然后自1997年,安踏突然發力,靠著導入VI一躍成為當地企業的榜樣;一步先,步步先,現在的安踏已成為直逼國內龍頭老大李寧、令國際運動鞋巨頭不敢忽視的本土先鋒力量,2008年營業額達到46.3億元!
同樣的故事在另外的領域也上演著。
1993年,在晉江羅山鎮社店村創辦雅客食品的是一位叫陳天獎的當地村民。雖然只有中學文化程度,陳卻似乎有著天生非凡的經商才能和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1996年賺得第一桶金的他沒有止步,而是把錢全部投進研發中,建立自主的研發能力和實驗室。2002年更是與德國技術公司進行合作,并引入國外生產設備及檢測設備。同時在營銷上更是大膽進取,2003年與國內著名影視名星周迅合作,雅客V9橫空出世,單品營銷一年達3億元,成為營銷傳奇,接著雅客乘勢又與頂級明星S.H.E及TWINS合作,將一個小小糖果行業攪得風聲水起,雅客迅速成為中國糖果業老大。
明星代言似乎是晉江人偏愛的一種營銷策略。
利郎男裝的當家人王良星只有初中文化,他從一天收入0.8元電焊工起家,辛苦積蓄1萬多元于1987年買了幾臺縫紉機,雇傭了7個工人,在老房子開始進入服裝行業。幾經起伏,2001年瞄準國內商務休閑的定位空檔,并與明星代言策略結合,成功開創了西裝的新品類,銷售額直線上升,3年翻了10倍多,迅速成為當今中國商務休閑男裝第一品牌。
晉江人的企業和學歷沒有關系,和最初的職業選擇更是想去甚遠:361度,是1981年原本靠著務農、打魚為生的丁建通向親朋好友借2000元在自己建立的作坊開始的;25年后,丁氏家族身價飆漲至40億元;
晉江另一家運動鞋生力軍匹克的創始人許景男也是高中畢業,是拉板車起家,他做品牌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合作的那家跨國公司變了卦……
特步總裁丁水波創業的時候只有17歲,初中沒有讀完,1987年他口袋里只有打工積攢的500元,那一年,他從附近山上砍樹給自己做了第一張制鞋工作臺,毅然和兩個結拜兄弟一起開始草創之路……
在晉江,類似的創業發家例子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