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前7月僅三分之一服裝企業正常出口
佛山檢驗檢疫局在檢測中發現,新調入《目錄》的出口服裝常有ph值、甲醛超標和成分不符等情況出現。如某批針織服裝成分標識上標注為滌綸63%、人棉32%、氨綸5%,檢測結果卻為滌綸94.5%,氨綸4.5%,未檢出有人棉。
從佛山市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1—7月佛山檢驗檢疫局轄區服裝出口888批次,同比減少4.6%;貨值2494萬美元,同比增加39%。佛山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貨值同比增加主要是受原料成本增加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服裝出口總體形勢還是趨于減緩。
大部分企業出口量銳減
目前,佛山檢驗檢疫局轄區內共有出口服裝企業近100家,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僅有近1/3的企業處于正常出口狀態。在可以保持正常出口的企業中,企業訂單兩極分化的現象也十分嚴重,少數幾家大的服裝企業出口增幅達40%—70%,而大部分企業出口量銳減,降幅在20%—70%左右。
據業內人士介紹,訂單增多的企業多是在香港等地設有獨立的外聯部,直接承接來自海外的訂單。由于這些企業一般規模都比較大,整個制衣工序都可以在本企業內完成,產品質量有所保證,這也讓外商更易青睞這些企業。
【問題一】
服裝質量不容樂觀
“今年,國家質檢總局調整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出入境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但部分新調入《目錄》的出口服裝生產企業對服裝質量要求還停留在外觀方面,不主動送至相關實驗室進行安全衛生項目檢測。”
佛山檢驗檢疫局在檢測中發現,新調入《目錄》的出口服裝常有ph值、甲醛超標和成分不符等情況出現。如某批針織服裝成分標識上標注為滌綸63%、人棉32%、氨綸5%,檢測結果卻為滌綸94.5%,氨綸4.5%,未檢出有人棉。因此國外采購商拒絕接受貨物,使企業一個報檢批就損失6萬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