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 紡織服裝業訂單“北遷”
寧波海關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寧波口岸紡織服裝出口額達17.6億美元,環比增長12.9%,創下今年單月出口額新高。
作為海關總署直屬關,寧波海關的數據是長三角地區出口情況指向標。與此同時,在浙江溫州和義烏等市,鞋革、服裝等行業的出口訂單開始出現回升的趨勢。
來自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從6月份開始,該市鞋革工業總產值的降幅減少,出現止跌回升。其中,6月單月完成工業產值38.82億元,同比降幅縮至3.4%。
浙江紹興市中國輕紡城情況顯示,目前服裝出口企業絕大部分出現了“量增價減”的現象。紹興縣夏履鎮一家專業生產中高檔西裝的企業,目前出口訂單排到了10月初;而位于平水服裝園區的一家服裝企業,今年上半年服裝出口量增加了30%。
一些長三角地區的鞋服類企業表示,相當一部分新增訂單的客源,原來曾長期在珠三角地區下單。
“部分國際采購正將訂單從珠三角轉至長三角。”一位醫用紡織品國際采購商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可追溯至金融危機波及中國沿海制造業之時,而目前訂單轉移的趨勢正在加快。
后危機時代的訂單遷徙圖
浙江萊麗斯鞋業表示,公司二季度以來訂單出現“突增”,為趕制新增訂單,公司臨時擴增了2條生產線,僅一線的車包、普工就要增加200人左右。
這位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新增的訂單客源,以前通常在珠三角下單。
溫州總商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在今年商會組織的溫商香港展會上,客戶中出現了許多來自歐美的新面孔。“盡管一開始訂單量不大,但由于沒有中間商,單位利潤比較大。”
一位年后從廣州赴溫州工作的鞋業公司經理,在自身“遷徙”的同時也帶動了原先部分訂單的“北遷”。她表示,去年年底珠三角一批外資企業倒閉,遂致大量訂單客源流失;當經濟好轉客戶需要重新下單時,往往會轉向同樣是外貿基地的溫州等長三角地區。
在香港工業總會今年二季度發布的《“珠三角港資企業”調查報告》中顯示,受調查的146家港資企業中,41%的企業表示會更積極地在內地其他省市尋找新客源,19%的企業則表示會把原先在珠三角本地的生產訂單轉移出去。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