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彎” 早“拐”早主動
“厚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有哪些經驗?”、“‘鴻運模式’的實質是什么?”……省委書記汪洋8月12日來我市調研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前腳剛走,《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東電視臺、廣東電臺等省內主流媒體昨日上午就到厚街深入采訪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下午,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接受了媒體的集體采訪。
被譽為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典型的厚街,他們的體會是——產業轉型升級這個“彎”遲早都要“拐”,早“拐”早主動,下來厚街還將成立7個專門小組幫助企業解決各種難題。
厚街四個“籠鳥”策略顯成效
8月12日,汪洋來到厚街調研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工作,并表示,看到了亮點,看到了曙光,而一年前的3月25日,他來此“微服私訪”時,言語并沒有這般“肯定”。
“型”在轉,“級”在升,一年下來,厚街轉型升級成效如何?昨日上午,厚街鎮黨委書記黎惠勤在接受記者們采訪時細數著一串串喜人的數據:
2008年,全鎮生產總值161億元,同比增長12.5%;稅收總額增長12.9%,出口總額46.2億美元,增長12.6%;新簽外資項目134宗,實際利用外資1.94億美元,增長19.9%……
“這都是因為我們產業轉型升級抓得早,力度大收到的成果。”黎惠勤說。提起實施產業轉型升級以來的艱苦歷程,黎惠勤總結出了四個“籠”與“鳥”:
“固籠育鳥”,今年上半年,鎮政府幫助202家企業獲得市里的融資政策資金21.5億元。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全鎮共有126家外資企業增資,其總額達1.07億美元;“騰籠換鳥”,定標準設門檻,對空置廠房二次招商,引來一批高技術現代企業。同時“退二進三”,發展現代服務業,對3410畝“三舊”土地進行改造;“換籠強鳥”,棄舊立新,去年以來對6家有擴張潛力的企業“異地擴籠”;“開籠放鳥”,去年到今年7月,因為污染大、規模小、效益低,全鎮關停了107家外資企業、296家民營企業。
厚街設專門小組幫扶企業
創科集團雖發展不錯,但也面臨著一些難題,企業負責人在汪洋調研時,道出了心中的“苦”。黎惠勤說:“像創科這樣有實力的企業都還有困難,那么別的企業困難就更多,所以我們要成立這些專門小組,對癥下藥,排憂解難。”
據介紹,厚街接下來要成立“用地規劃與產權補辦”、“三來一補企業轉三資企業”、“企業融資”、“企業拓展內銷”、“海關協調”、“企業申報名牌名標”等7個專門小組,幫企業排憂解難。
記者們還走訪了汪洋此次調研的鴻運鞋材市場和創科集團兩家企業。鴻運鞋材市場位于厚街寮廈村,市場前身是五六家經營陶瓷、五金、制鞋的舊廠房。該村利用“三舊改造”契機,因地制宜地“退二進三”,將舊廠房結合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成目前集銷售、辦公、倉儲和展示于一體的專業市場,目前其進駐率已達98%。
因為轉型早、升級早,全球知名電動工具生產商的創科集團,目前已在厚街工業城投資10億元新建大型企業總部,設研發、生產和生活三部分,將有1000名科技人員進駐。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