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品牌鞋企突圍“網店困局”
當人們紛紛看好網店時,石獅的許多品牌企業正更深地陷入“網店困局”中。雖然他們在品牌建設和實體營銷方面,取得許多驕人的成績,但近年來,國內C2C交易平臺的興起、壯大,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石獅一家鞋類品牌企業,兩年前便已經感覺到了“網店”所帶來的沖擊。在該企業的許多實體店出現這種現象:一些消費者來店里看完貨后回家去網購。針對此,該企業斥資十萬元推出了企業的官方網店,還在淘寶網上也開設了官方網店。但出于品牌保護的需要,官方網店無法將產品價格降到四、五折,那樣將招來代理商的不滿和反對,所以前來購買者也少。當然,企業的本意也并非將網店作為“增長點”,而是希望此舉能遏制或者減少其他網店對他們產品的價格沖擊。顯然,此舉并未起到預期的效果。
今年來,更多的石獅品牌企業進入網店市場,外行看熱鬧,而他們自己則清楚,他們進入網絡市場更多的是“被動”的“無奈之舉”,而這種“進入”能否減輕網絡對他們營銷和品牌的沖擊尚不可知。在無邊無界和“以價格論英雄”的網絡中,他們面臨兩難選擇。
一方面,他們必須保障他們的代理商和實體店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和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如果他們想在網絡市場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讓產品在價格上能優惠到讓網購者動心,而這無疑會影響到代理商和實體店的實際利益。
在網店和實體店、代理商交織不清的利益沖突中,企業如何破解“困局”,使自己的品牌和市場能持續、長遠地發展呢?這將是當前許多品牌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目前,隨著網購的“風行”,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思維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產品的價格和利潤空間變得更加透明,在此情況下,利潤被削薄將是必然的事。企業的運營模式,特別是營銷模式或許將因此而需要承擔起“突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