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服飾品牌聯盟與零售商業模式變更的探討分析
背景討論:
相當多中高檔服飾類品牌,需要進入以百貨公司為主體的零售服飾市場。由于目前百貨公司采取較短的品牌成長時間以及較高的保底,使得很多新的品牌在以高昂代價進入百貨公司平臺后,銷售業績低而遭到淘汰,或者不得不選擇自己買單保證品牌的專柜位置。
而且市場越是疲軟,競爭越激烈,這種矛盾就越突出。何以解決,業內目前熱門討論的是是否可以組建一個“服飾品牌聯盟”,以整體進入百貨公司賣場或者組建新的零售企業,進行經營,而品牌聯盟中的服飾品牌企業具備新型零售公司的一定份額的股權。
這種模式究竟是否可行?是否是新型服飾零售市場的創新業態呢?整個行業內如何解決困擾代理加盟、以及品牌運作的門檻問題呢?
本文給出了精彩、深刻、獨到、前沿的分析!
零售經營模式變更定性
零售模式的一個變更,包括創造一個新型業態,主要生存的根基還是零售市場。即某種模式能否取得成功,衡量是其能否在零售市場上最終取得成功,是否符合零售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所以任何新型零售商場的產生,歸根是零售領域的一場經營變革,面對的是對現有零售市場的重新的變更與適應。
零售市場的三大考量維度
第一:市場容量
考察當地(區域性商業市場)的一個零售行業的市場容量與飽和度,以及未來的整個零售市場總量的增長趨勢。2009年到2010年來看,我個人認為,零售的整個市場容量的增長趨勢是不容樂觀的,2000~2008年的2位數字的行業容量增長的速度發生重大改變。同時一、二線城市百貨公司經營網點的大肆擴張與發展,目前基本上市場容量已經趨于一定程度的飽和。
第二:消費者的認可
我們認為任何零售新的模式變更都是必須在消費者服務模式上面的一個變更。即消費者從購物的整個過程,能夠非常明顯的體會到這種零售業態與其他零售業態的不同。
比如大型購物超市,在這種業態出現之前,消費者買日用品是通過百貨公司、副食商店的柜臺,面對面的交易完成的。而大型購物超市則完全是實現在另一種模式-它實行顧客自選、統一結帳、品種豐富、貨架陳列等等。那么在消費者購物過程,企業是完全不同于以往舊的這種“柜臺式服務員”拿貨來進行售賣的。因此超市商業模式對于以往的傳統的商業模式來講,是一個零售模式的變更。
如果我們在整個消費者購物體驗和過程上面,不能有太多的變更的話,僅僅是零售企業的內部運作機制的改變,則更多的屬于是企業管理創新的范疇,暫時還不適宜納入零售模式創新的范疇。
第三:競爭與品牌效應
任何一個零售商場在當地商業市場都會有其競爭對手,而任何一個有品牌效應的商場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從南北各大主要城市的百貨公司來看,有的是幾十年國營企業背景的百貨公司在不停的變革過程中達到今天的效果,有的是引進一些外資而形成的新型的百貨公司,其共同點都需要5到10年的經營歷史,才能夠在當地消費者心中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