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現復蘇跡象 紡織業改善言之尚早
作為出口貿易最敏感的工業城市東莞,日前重新出現“勞工荒”的現象,是否反映出口有回暖跡象?摩根士丹利報告表示,倘以按年比較計算,未來數月出口仍將下跌,但貿易行業最壞時期已經過去,第四季的改善情況將十分顯著,預期全年出口及進口跌幅將分別收窄至16%及13%。
四季度出口可望好轉
外需不振,最受創的行業包括以出口為主的紡織業。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資料顯示,工業生產略見好轉,紡織業在7月份增長8.6%,高于上半年平均數7.3%;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出口紡織品服裝共計163.76億美元,同比下降12.35%;按月上升21%。這反映紡織業在政策帶動的同時,加上擴大內需之效,出口或可能在四季度甚至明年可望轉好。
紡機業包括服裝、家用或產業用紡織品。內地早前推出產業振興方案,為行業中期發展做出規劃,目標是到2011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2000億元,年均增長10%,出口額2400億美元,年均增長8%。
先改造扭弱勢
長遠行業改革則希望依賴內涵式發展,振興方案計劃培育約一百家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提高到20%。
另外,工信部將設立專項技術改造資金約10億元,出口退稅率亦有機會進一步上調。由于紡織服裝行業的外需并沒有完全好轉,因此,先針對行業改造以增強行業間的競爭力亦是紡織業扭轉弱勢之其中一個方案。
人行營業管理部課題組發表文章指出,將繼續大力提高出口商品競爭力,提高紡織、鋼鐵、輕工等行業的出口退稅率。事實上,經過了多次上調出口退稅,出口退稅可上調的空間已經不大了。需求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市場對美國服裝消費能否在年底好轉持觀望態度,根據紡織企業的外貿訂單數目,內地經濟不斷增長,內需訂單亦逐漸增多。內需改善,外需仍然較為疲軟的情況下,整體上紡織業的走勢能否轉好仍是未知之數。
申洲業績出人意表
不過,行業需求不振,卻出現令人鼓舞的業績,近日首家紡織股申洲(2313)公布業績,中期收入增長30%至27.55億元(人民幣.下同),盈利大升118%至5.75億元,每股盈利0.46元,旗下出口市場銷售皆錄可觀增長,占收入51%的日本市場增幅高達40%,歐洲增長32%,美國增長34%,上述三個市場皆屬金融海嘯重災區,申洲能取得如此成績,令市場感到意外。反映在整體市場需求不振的情況下,訂單更趨向歸邊,有利部分大型企業。
再觀察集團的產品結構,申洲產品以中檔次為主,需求應該較為穩定,休閑類服務占銷售額45%,運動類服務占43.3%,內衣類服務占8.7%,毛利率大幅擴闊7.4個百分點,至31.8%,相信中央接連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增強業界議價能力,而申洲能在逆市錄高增長,盡顯其逆市搶掂市占率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