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風雨來襲
告別無錫的采訪,稍后,我們再到福建的雨傘之都了解另外一番出口大戶的遭遇。
大戶檔案:
籍貫: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 號稱“中國傘都”
職業:傘具制造
市場:美國 歐洲 日本 韓國
環境:2008年出口總額達到6億美元 2009年一季度訂單同比下降15% 產品積壓400個貨柜
福建的制傘工藝可以追溯到唐朝,以涂上桐油的綿紙為傘面,以毛竹為骨架,穿以麻線,可以伸張。到了清朝,當時福建省漂洋過海去謀生的人很多,他們習慣攜帶一把家鄉傘出遠門,使得福建的制傘業越來越興盛,僅福州一地最多時達到300余家制傘商戶,產品也隨著流傳到海外。清朝光緒年間,福州就出口紙傘30萬把。福州紙傘工藝細致、經久耐用,在當時就有“雙喜”牌為商標的名牌紙傘。
福建人秉承了制傘業興盛的傳統,幾百年過去了,現在福建晉江東石鎮生產的雨傘仍然深受海外客商的喜愛,占世界晴雨傘生產總量的23%以上。可是2009年,當大洋彼岸金融危機的風雨來襲,東石傘能撐得住一片晴空嗎?
五、風雨來襲
福建晉江東石鎮,是我國最大的傘具生產和出口基地,號稱中國傘都,鎮上有300多家制傘企業,王清鴻的傘廠——晉江鴻盛雨具有限公司在當地排在前5位,可這半年多來,他的傘廠一直處在開工不足的狀況,可即使是這樣,倉庫里的貨物每天都還在增加。“我看這過道都沒有了?”“這個我們現在自己的庫房放不下,還搬到外面的庫房去放。”“這個兩千多平米的倉庫能放多少個貨柜的貨?”“這個整個10來多貨柜。”“那占用的資金是多少?”“占用要300來萬的資金。300多萬美金資金。”
王清鴻做傘的生意已經5年了,眼前這么多貨物積壓是他從未經歷過的,前兩年的好日子似乎還在眼前,2007年,東石鎮的成品傘產量有3.72億把,占全國35%;出口量2.8億把,占全國33.8%,產品暢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現在,一年多前還很暢銷的貨物上已經落滿了厚厚的灰塵,堆滿了倉庫。更讓王清鴻沮喪的是,這次從廣交會回來,一個新的訂單也沒拿到。“這個是2008年就生產出來的產品了。”“那整個倉庫到現在都沒有出過貨?”“這些就是2008年生產出來還沒有出的。”
王清鴻的客人主要來自俄羅斯、烏克蘭、韓國等國家,過去的一年,經濟危機使這些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他的很多客人就在這次風暴中悄然倒下。于是,很多產品出口到了國外,卻因為經銷商突然破產,導致貨物壓在目的地的港口無人認領,每天還得支付高昂的壓港費。而更多的情況是貨主下了訂單卻根本不來提貨。一些進口商為減輕壓力以各種借口不執行合同,提出退貨或撤消訂單,甚至以此作為談判籌碼,和出口企業討價還價。“特別是尼日利亞這塊他就是去年在年底他春節之前他跟我協商,本來價格調價(降低)20%,當時我們沒有同意。現在已經變成(降低)30%,現在我們同意他,他又不能接受,他說從現在這個成本,還說比以前這個成本也要差30%多。”
在這里我們同樣看到了堆積如山的貨物。而更為嚴重的是,現在王清鴻手上的訂單只夠維持一個月的生產。原來工廠效益好的時候,鎮上有三十幾家小企業幫他們代工生產,如今二十幾家已經關停,如果訂單一旦中斷,剩下的企業也將無法維持,最終關門的就是王清鴻自己。張步深,東石鎮的經濟顧問,走訪過東石幾乎每一家制傘企業。他見證了東石傘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感受到了東石傘業眼下的現實困境。“現在整個東石鎮這個范圍內大概有300多家企業,其中成品傘大概有80多家。80多家傘企業中間呢那么這個做這個出口的生意是大多數的。大概這樣積壓大概有3、4百個柜,這個每個柜按7萬美金算一下,這里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那如果說資金鏈在短期之內不能夠緩解,那么現在五月份、六月份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這可能有災難性的后果。”
據統計,壓港和庫存積壓的貨物共占用東石制傘企業的資金近1億美金。而放眼整個國內,今年前2個月,僅民營企業出口,遭遇退運的貨物就達1億美元,增長87.5%,占同期中國出口退運貨物總額比重的44.7%。在海外需求持續低迷,壓港現象凸顯的形勢下,中國的出口企業正經受著一輪嚴酷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