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創新之路怎么走
品牌是國力的象征。其擁有量的多少,直接關乎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形象。現代商業的競爭,比拼的是品牌的擁有量,特別是國際認可的品牌,就越能受益,包括被認同、禮遇,受尊重。所以,鄧小平在南巡時說:“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創出中國自己的名牌,否則就要受人欺負。”因此,發展眾多的品牌,是強盛國力的重要舉措。
實施品牌戰略
品牌的強大威力,已為人們所充分認識。所以,我國的相關行業都積極開展起自創品牌活動。服裝行業便是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各地政府如北京、上海、黑龍江、吉林、山東、四川、江蘇、浙江等省市,紛紛制定名牌戰略的實施計劃。有的還出臺品牌扶持方式、獎勵辦法等相應措施,以推動名牌戰略的深入開展。有的地區還制定“中國杰出女裝設計師發現計劃”(杭州)、命名原創大師工作室(上海),以鼓勵和培養專業人才的脫穎而出,組建設計人才團隊,發揮孵化器功能。這樣以高起點的方式,向世人昭示中國服裝原創設計人才的培養力度,顯示了政府的決心。國家“十一五”規劃還明確指出,要通過科技貢獻和品牌貢獻,實現產品附加值。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很重視品牌這一強國富民的事業。
各類品牌活動的相繼跟進,旨在從基礎落實品牌戰略。如“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品牌年度大獎”、“中國世界名牌”,及各省市的名牌和商標的評選等,均對品牌建設和品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盡管這些評比活動,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責難,甚至懷疑評選機構的權威性、公證性等。但客觀而言,這些評選活動,對中國品牌的培育起到了促進作用,喚醒國人的品牌意識,引導人們對品牌的重視,即為品牌的影響和價值,在全國范圍內起到了推廣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品牌的國民啟蒙教育。
品牌創新講究練內功
品牌是文化的載體。凡文化,講究歷練、內修,不能浮躁。練內功,講究養氣,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否則,不但不能達到理想境界,還會對身體有所傷害。打品牌,也如練內功。心無旁鶩,不受干擾,堅持不懈,專心致志。開始基礎扎實的品牌運作,包括品牌管理、營銷通路、推廣策劃、售后服務等。每一項都有很細仔而深入的工作要做,要有耐心,扎實于每項事務。目標應遠大,爭世界名牌,可落實于實際,從省市名牌到區域乃至整個中國,要一步一個腳印。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成與否,消費者說了算;消費者不認可的牌子,再有怎樣的精彩光環和耀人的冠戴,都無濟于事。市場是品牌、名牌的試金石、通關道。
“波司登”被授予“中國世界名牌”稱號時,引來不少冷嘲熱諷。殊不知,羽絨服市場世界總量只有200億元的容納度,波司登一家就做到了120多個億,占世界的61.2%。羽絨服僅銷一個冬季,而一個企業,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湯尼威爾”,一個頗具特色的男裝品牌,為了解消費者的穿著情況,竟從專業院校請來研究生,在上海幾大著名商圈對過往行人的衣著展開調研,從而鎖定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這是個功夫活:廣處著眼,細微處落墨。身為都市人,有多少人能分辨出人行道樹——法國梧桐樹葉顏色四季的變化?“湯尼威爾”就有過研究。一個牌子成了名,其背后的故事是很多的;每個故事都精彩,都是練內功的生動案例。
品牌創新是跑“馬拉松”
馬拉松,沒有耐力和耐心是跑不完全程的。品牌創新也是如此,要有“馬拉松精神”,即持久性,朝著品牌創新,鍥而不舍。現在經營服裝十幾到二十余年的企業和品牌,各地都有一定的數量,從創牌至今,孜孜以求,不懈進取。為地方的品牌建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他們從品牌產生、產品設計、生產安排、投放市場、營銷通路、品牌推廣等各大環節,經數十年的市場歷練,品牌已然影響一方,成為品牌市場的重要一員。若再接力長跑,假以時日,在品牌的文化內涵上,持續強化,定會成為中國品牌規模發展的主力軍。但這是個關鍵時期,面臨困難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來自同行的,或許還有市場的(含消費者),都難以預料,任一狀況的出現,都會影響品牌建設的進程。所以,這時必須要繼續堅持“跑”下去,再接力前行,品牌就會有更大的提升,朝向創品牌的中高層面突進。這個臺階躍上,品牌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Take-it這個少淑女品牌就是常年不懈堅持,從色彩到款式不斷創新,由天藍和純白的針織品為主走俏市場,進入新世紀后,逐步演化為柔和粉色系的雅致新款,且針梭兼容,讓目標消費群眼睛為之一亮。其受市場青睞的程度,可想而知。創品牌,要有長期準備。難怪資深職業經理人陳福川不無感慨地說:“創品牌是個終身的職業。”
品牌推廣須講度
品牌推廣的重要,知者甚眾。辦法雖各有招術,但還得要有個度。切莫以為只要砸錢做廣告就行。廣告是可以帶來受眾效應,但不是絕對的,有時反會滋生逆反心理。其典型莫過于保暖內衣行業。保暖內衣的創新問世,改變了人們冬裝的臃腫之態,使之更舒適,觀感更輕松,是風度和溫度的結合體。但由于廣告推廣對其功能的極度夸張,宣稱一件保暖內衣可抵2-3件羊毛衫;且行業急劇膨脹,不少并不具備生產能力的公司和個人,皆“瘋擁”而入,良莠不齊,質量隱患極大。僅以廣告相號召,弄得“地球人都知道”。但當保暖功能的塑料薄膜——這層秘密被揭穿時,輿論嘩然,消費者震怒,殃及整個行業。甚為可惜。誰之過?品牌推廣失策。
其實,品牌推廣,重要的是研究產品適合對象的消費心態,針對目標群體的特點,開展營銷活動。這樣,有的放矢,效果倍收。美特斯·邦威的品牌經營堪稱典范。他們以活動為平臺,借助不間斷的明星炒作,擴大、提升品牌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如2001年郭富城、2003年周杰倫的相繼代言,憑借他們的超級人氣,一下子就吸引了廣大新新人類的關注,品牌知名度大幅飆升,造成只要提到美特斯·邦威,就會聯想起“周杰倫的衣服”的效果。此乃“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以致創下每2秒就售出一件衣服的驚人業績。美特斯·邦威就此打響,確實是“不走尋常路”。這神話般的品牌營銷成功范例已被收入MBA課程。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