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信息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差在哪?
許多發達國家是從紡織工業開始實施工業化,后來紡織工業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國際紡織技術目前持續向優質、高產、自動化、連續化方向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導,以新材料和自動化加工設備為基礎,保證和提高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產品成本,增強了競爭力。
1、我國紡織工業的國際地位
許多發達國家是從紡織工業開始實施工業化,后來紡織工業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國際紡織技術目前持續向優質、高產、自動化、連續化方向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導,以新材料和自動化加工設備為基礎,保證和提高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產品成本,增強了競爭力。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同時趕上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我國紡織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目前其主要產品產量、紡織設備規模、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都居世界首位,科學技術和裝備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存在許多問題,如經濟增長方式有粗放式特征,消耗資源高,勞動生產率低,產品附加值低,設計創新能力和市場快速反應能力都有待提高,由紡織大國建設成紡織強國的任務還很艱巨。
2 發達國家紡織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發達國家的紡織服裝企業有貿易型和生產型,對信息化的要求有區別。生產企業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主要在美國、歐盟、日本,以及韓國、臺灣和香港地區,規模一般較小,聯合式企業不多。棉紡和毛紡企業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實現大多數生產數據和工藝參數的自動監測、自動控制和計算機管理系統網絡。在此基礎上,向連續化方向發展,出現了全自動紡紗車間,一萬紡紗錠用工僅為30人。國內最先進的約60-70人,絕大多數都在250-300人。企業管理水平也高于我國,以一個90年代先進的應用案例為例:
德國的Otten毛紡織廠是一個中等規模的毛紡織企業,包括紡、織、印染、后整理等全套工序。該廠使用德國奧伽(Orga System)公司的MIS軟件TEXIS實現全面計算機綜合信息管理,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TEXIS是應用MRP哲理和方法的商品化軟件,包括合同訂單、生產過程、成品原材料庫存、采購計劃、成本核算、成品發貨等模塊,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進行不同的組合,達到不同的管理目的。Otten毛紡廠用它對工廠的銷售、生產計劃、調度、庫存、采購、發貨和財務進行一體化管理,并可以連接織物組織輔助設計(CAD)系統,目的是保證交貨期,壓縮在制品半成品庫存,降低原材料消耗,縮短產品設計生產周期,加快資金周轉,加速市場反應。使用后利潤提高了百分之五,效益十分可觀。
Otten廠主要按照合同訂單安排生產,是典型的“以銷定產”。另外,還根據市場行情分析,確定一些新產品設計和生產,保持一定的庫存。在接到合同訂單后,先查詢產品歷史數據庫,看該產品是否生產過。如果生產過,查詢成品庫存,或者調出工藝記錄直接安排生產計劃;如果沒有生產過,則提交CAD和工藝設計。
根據生產計劃,制定相應的原材料需求計劃和采購計劃,合理調整原材料庫存量,使其既保證供應生產,又不占用過多資金。在制定生產計劃和作業計劃之后,系統對從紡紗一直到后整理的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測,具體做法是這樣:織機上都裝有電子監測裝置,輸送機臺的產量和停臺數據給計算機;對于其他沒有在線監測裝置的設備,有專職統計員使用類似計算器的手持脫機數據采集器,在生產現場手工記錄有關數據,定時將采集器接到計算機的接口上,把數據輸入計算機。這種方法既先進又實用,使系統能夠準確及時地獲得所有生產數據。在車間的墻壁上掛有大型電子顯示屏,顯示詳細到每個機臺、每個操作工的進度數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半成品和成品的標簽都由計算機打印,包括各種質量檢驗數據,一直到成品入庫。發貨時調出合同和客戶數據庫的信息,列出詳細清單。各個子系統的數據都進入主數據庫,按要求進行成本核算,并為廠長經理提供各種信息。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