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專業市場:借互聯網再現春天?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2.98億人,較2007年增長41.9%,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繼200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之后,中國的互聯網普及再次實現飛躍,趕超了全球平均水平。
龐大的網民群體帶給網絡全新的發展,也帶動了眾多品牌在網絡上尋找新財富。2008年,中國網購市場年交易額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128.5%。在網絡上,每秒鐘賣出48件衣服,每分鐘賣出180雙鞋。
同樣尋找財富的還有專業批發市場。當專業服裝批發市場面臨的競爭環境日趨嚴峻,當越來越多的各地專業服裝批發市場推出自己的官方交易平臺,當越來越多的專業市場商戶在淘寶、拍拍等網站上注冊電子商鋪,我們不禁要問,在未來,專業市場是否會借助互聯網步入新一輪發展春天?
多種運營模式將會并存
國內專業市場涉足電子商務,四季青起步較早,目前已經做得有聲有色,2008年其網上交易額已經達到了近7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則達到了5000萬元。此后,隨著網銷市場的蓬勃興起和專業實體市場面臨的競爭態勢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實體市場開始尋求網上拓展,從而迎來了專業市場的新一輪創業潮———網上創業。從當前情況看,專業市場涉足電子商務,運營模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是自營模式,設立市場自營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例如四季青的網上交易官網,虎門大瑩東方國際商貿城旗下的中國服裝批發網等。
在這種自營平臺上,可以把市場當中擁有實體店的商戶納入其中,為他們增加一個新的交易和業務平臺,例如到2008年年底,加入到四季青網上交易平臺當中的實體商戶已達2000多家。無論是終端的批發或者零售客戶,都可以直接進入該平臺,進行產品款式、顏色、貨號、價格等內容的瀏覽,然后直接下訂單,非常便利。從目前情況看,這一模式為許多市場所推崇。
在這一模式下,市場一般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電子商務運營部門進行網站的維護與管理、統一的訂單處理等。例如,四季青電子商務運營部。
第二種模式則是借助第三方力量。這種“第三方力量”包括幾種,一是第三方交易平臺,例如淘寶、拍拍等交易平臺,一些市場的商戶在上面開設電子商鋪;上海世貿商城則借助阿里巴巴開設了專門的市場頻道;另一種“第三方力量”,則是借助“第三方人員智慧和技術”,而并不是僅僅依靠市場和商戶本身的力量來推動整個市場電子商務業務的發展。例如,大瑩東方國際商貿城創新運作思維,與珠三角地區的40多所院校合作,在市場當中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以此來迅速形成市場電子商務氣候。
對實體商戶是否造成沖擊?
對于涉足電子商務,很多專業市場表示擔心,擔心電子商務商戶會分流部分實體市場的訂單,從而影響實體市場的業務。但事實究竟如何?
四季青實體店客戶對于電子商務平臺的參與對這一點做出了否定回答。四季青官網剛開始運營時,參與商戶的網上訂單份額通常占總業務量的1%~10%左右,但目前,某些供應商已把這一比例提升到30%。
四季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徐歡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也有部分客戶還擔心網上交易會帶來模仿和抄襲,但客戶整體對于電子商務越來越認同,因為電子商務給客戶更多地帶來的是便利。它讓采購商,特別是受地域、時間、精力、成本限制的服裝中小批發商,通過網站平臺就能獲得在線查詢、訂貨、補貨、支付、物流上門等特色服務,使他們足不出戶就能以優惠的價格采購到服裝流通渠道源頭、一級服裝批發市場的服裝款式,這對于他們來說,省時、省力、省心,還賺錢。
在采訪東莞市大瑩服裝批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鄧子菊時,她也認為這種擔心大可不必。
據了解,大瑩東方國際服裝商貿城剛開始涉足電子商務時,很多實體商戶持反對意見,他們覺得電子商務利潤比較薄,賺不到什么錢,而且會影響到自身的訂單。但經過市場一年多的運作,實體商戶已經不再反對了。相反地,實體商戶也越來越多地開始嘗試網上接單。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