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疲軟不可避免 服裝渠道話語權花落誰家
觀點1:市場銷售疲軟不可避免
2009年,與以往的年份是非常不同的,原因在于2008年,全球發生了一場經濟危機。
從今年年初,國家公布的CPI數據來看,連續5個月負增長,CPI對于我們整個零售市場是一個什么信號呢?那意味著我們整個零售終端的銷售價格全面下挫,那么也包括服裝在內的軟性商品,上半年最低的折扣是1折(而2008年最低還是2.5折),也就是以原價10%的價位在進行銷售。
其次,09年百貨公司的促銷力度也是最強的,甚至出現“如果不打折,就沒有銷售“的狀況。
消費趨于理性,2009年的市場與2008年前相比是疲軟的,利潤的減少成了所有老板最關注的事情。在整個零售市場層面,這種趨勢變成了--第一,幾乎不同類的品牌全部跳水,也就是說不管是什么風格,什么款式,都不能夠避免價格跳水的大趨勢;第二是幾乎不同級的品牌,全部跳水,包括從不低頭的奢侈品,都要“低頭”,價格下降不過是幅度和難度不同而已;次數也不再是以往的清倉折貨,而是一上市就折,銷售中期和后期都折,折扣成了整個服飾業的常態;全國不同的一二線市場,都是降價趨勢,程度不同,但沒有哪一個市場能夠成為例外。
觀點2:利潤下挫,模式遭遇挑戰
因此服飾整個渠道因為零售價格的下挫,直接導致了利潤大幅減少,即使零售價格的下降可以在銷售數量增多中,利潤有所彌補,但大幅度長期的價格下挫對品牌以及后續利潤的傷害,是明顯的。這將使目前服飾渠道現有的代理加盟模式受到“地震”般的挑戰。
為什么說是地震式的挑戰?
因為目前的代理、加盟、經銷模式,根本是利益分割驅動下的機制。整個鏈條完全是一條利益分割鏈條,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就無法支撐如此之長的渠道鏈條!而零售價格的下挫,就使整個渠道利益空間減少,所以不少老總明明白白的感受是:往年100萬的銷售額賺50萬,今年可能100萬的銷售額只賺10萬甚至更少,整個渠道的利潤,在快速的被市場擠壓,這種情況下,品牌還能不能用這種模式繼續向下驅動?代理、經銷和這些中間的渠道商,是否還能用這種模式繼續賺錢?就成了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