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研究 出路在模式創新(一)
中國服裝行業從改革開放之初,發展至今,已有30多個年頭,在這30多年的時間里,從最早的綠、藍、黑、灰等幾種顏色占據的“統治地位”,到如今萬紫千紅的“奇裝異服”,中國人的服裝消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中國的服裝行業,也在消費急劇變化的潮流中,不斷成長壯大起來。時至今日,中國服裝業至少已經形成西服、夾克、休閑服、運動服四大品類的服裝門類。可以用圖概括如下:
領導品牌:雅戈爾……
緊跟品牌:杉杉、羅蒙、培羅成、法派、莊吉…
緊跟品牌:佐丹奴、真維斯、班尼路……
緊跟品牌:安踏、361、特步等
我們通過對中國服裝近30年發展史的研究中,可以發現中國各服裝品類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幾乎都走過了相同的成長壯大之路,在這個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各個服裝品類的代表品牌成功的規律,具有不可思議的相似性。它們成功之路的相似性主要體現在,中國服裝各個品類的成長與成熟,基本都走過了生產、品類崛起和整合產業鏈三個階段。
生產階段:80年代,由于那時候物資相對比較匱乏,整個服裝行業是供小于求,加之一些民營服裝企業剛剛起步,所以,服裝業處于產品生產階段。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下,市場競爭的要素就只有兩個,一是抓住機會,二是要有產品,其競爭規則是“人無我有”、“有比沒有好”。廠家生產什么就能賣什么,生產多少就能賣多少。
品類崛起階段:90年代到21世紀初,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力的上升,人們對服裝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服裝消費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特征,在此階段,各個服裝品類開始憑借其獨特的品類特色,開始崛起。誕生了“雅戈爾”、“李寧”、“七匹狼”、“美特斯.邦威”等諸多品類的領袖品牌。不論是什么服裝類別,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主力品牌,很多都是經歷了那個時代的硝煙,由產品競爭走向品類競爭的勝利者。可以說,中國的服裝品牌之路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整合產業鏈階段:21世紀初至今的這幾年,各服裝品類的領袖品牌幾乎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整合產業鏈。中國服裝第一次從營銷這樣的戰術性動作,上升到整合產業鏈的戰略性動作;將服裝上、中、下游的資源進行整合,使服裝企業的反應更加迅速、運作更加高效、核心競爭力更強、價值鏈核心環節更能掌控,這是中國服裝業的一個大進步。
鑒往昔可知未來,我們對服裝行業發展歷史的研究,并不僅僅是要知道一些服裝領導品牌其成功的秘訣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對服裝發展歷史的系統整理和梳理,總結出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趨勢所在,并找到未來服裝市場制勝的規律在哪?
對于未來服裝市場的制勝規律這個問題,上海超限戰營銷策劃機構的答案是:中國服裝業和服裝企業未來的出路主要有兩條,其一是商業模式創新,其二是整合產業鏈,縮短前導時間,加快反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