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情緒決定企業競爭力
關注員工的情緒釋放,尤其是關注員工的情緒反常期的表現,是預防員工“行為反常”的最佳途徑
Emotions Management 是考驗每個人在IQ以外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一種個人修養的表現。國家整體的國民所表現的情緒管理能力,又可以看出社會的人文素養的表現。
探討情緒管理是不能沒有心理分析的基礎的,因為情緒是來自個人內心里 ,和自己的經驗上,所造成的認知行為,反射在態度上,和他人互動過程造成我們的情緒累積。
英國《金融時報》曾撰文稱,在英國有500萬人感覺工作壓力“非常大”或“極大”,與壓力有關的多種問題讓各機構每年耗資37億英鎊。2007年在廣州舉行的“EAP與中國職業心理健康論壇”也透露了一組令人憂慮的數字:目前近60%的國內組織員工壓力較大,出現職業枯竭的員工接近10%。員工的心理健康直接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已經成為一些企業的心病。
更多的資料則顯示,我國目前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北京、上海和廣東的亞健康發生率分別達75.3%,73.5%和73.4%。相關調查機構進行的一項歷時5年,累計數據20000余例,涉及金融、通信、政府機構、IT、房地產等行業領域的調查結果顯示,近60%的國內組織員工壓力較大,其中工作負荷壓力較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管理層,普通員工則感受到較大的職業發展壓力。出現職業枯竭的員工接近10%,中青年員工尤為嚴重。心理幸福感低的員工接近10%。
毋庸置疑,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轉化成動力,但過強的壓力,則可能會使人們在工作時無精打采、精神恍惚;一旦壓力與能力反差太大,執行者就會承受不了,效率也會越來越低。
而且,從戰略角度分析,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最后總要落實到“人”上面。不管戰略多么正確,戰術多么有效,更不管技術多么先進,模式多么新穎,脫離了人這個執行者,一切都只會是空談。
因此,以人為本,關愛員工,尊重生命就成了現代企業所遵循的管理理念。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看到,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員工的壓力,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是什么讓員工產生了壓力,更沒有意識到,員工因壓力而積聚的情緒會在什么時候爆發。
和女人一樣,男人也有生理周期。在此期間,男性員工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表現出情緒低沉、思維渙散,而且最容易因為一點小事發火鬧事。最容易行為反常,行為失控的。
如果再聯想到最近兩年企業界不斷傳出的員工自殺現象,我們就會明白,關注員工的情緒釋放,尤其是關注員工的情緒反常期的表現,是預防員工“行為反常”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