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往微笑曲線兩端攀登
張澤民和他一手創建起來的企業星期六(24.94,0.04,0.16%)鞋業(002291.SZ)9月 3日一齊在深交所亮相。年銷售額不足10億元的星期六,捷足先登成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女鞋企業,1311家品牌連鎖店,5個自主品牌和2個代理品牌,以及一支由85人組成的設計團隊,這些是張澤民手中吸引投資者的法寶。
星期六將產品設計、制造以及品牌終端渠道等整條產業鏈貫通一體,它不再只是女鞋制造商,也是品牌運營商。
實際上,百麗比星期六還先走一步,目前它在中國大陸市場布下9000多個終端銷售渠道,連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際巨頭都需要借助百麗的網絡拓展中國市場。
在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中,一條兩端向上的微笑嘴形曲線,中間是制造,左端是研發,右端是營銷,產業鏈中的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處于中間的制造環節,附加值最低。國際鞋企巨頭早年將制造大規模轉移到中國時,原本是希望借助細化分工,將最辛苦、附加值最低的生產丟給中國鞋企,而自己牢牢抓住研發設計和品牌等高枕無憂地享受著豐厚的利潤。
從今天的形勢看來,國際鞋企巨頭的如意算盤可能是打錯了。一個,兩個……不時有中國鞋企從制造“低洼”走出來,借助中國龐大市場的掩護,悄悄將整條產業鏈的價值收入囊中,由“灰姑娘”轉身變成了“公主”。
假如早日預估到今天的局面,國際鞋企或許在當初就會考慮要不要將生產環節外包給中國。
1%的機會
“100家企業做工廠,可能100家都成功,但100家企業做品牌和零售,成功的往往只有1家。”制鞋大亨吳振昌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吳振昌的家族從事制鞋行業已有50多年,從父親手中接到制鞋廠之后,吳振昌做了一次大膽的改變。 1990年,他將制鞋廠從臺灣遷移到廣州。10多年里,吳振昌將廣州市番禺創信鞋業由一家40多人的工廠,迅速發展成近2萬名員工、年產鞋超過1000萬雙、年出口額達到1億多美元的出口代工巨頭。貼牌加工的國際知名品牌包括美國米奇老鼠、史努比,臺灣地區知名童鞋品牌魔術屋,法國時尚品牌ELLE,還有運動鞋耐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