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魚水情”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紡織服裝業受到較大沖擊,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我們驚喜地聽到很多市場反映說,市場發展比較穩定。
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介紹說:“今年上半年輕紡城市場成交額287億元,同比增長8.8%。”這8.8%的背后是多方面的:如市場規模的擴大,經營戶的增加,政策的激勵,管理服務的創新,經營戶信心的提升。
重慶朝天門市場的黨支部副書記劉瑋告訴記者,今年朝天門的市場成交額與去年持平,他們還將在下半年新增兩家市場:一家主營小商品,一家主營渝牌服裝……這兩家市場的最大優勢是市場定位準確、服務體系比較完善,同時,還為品牌經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
不僅重慶有新增的市場,上海、杭州、湖州、常熟、鄭州、武漢、廣州等地也有很多新增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有的逆市開張,有的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在軟、硬件服務上面是一個趕超一個。
正如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聯盟負責人所說,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要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從信息服務、培訓服務、檢測服務、誠信體系建設和社會責任幾個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專業市場的品牌孵化功能與拉動內需的作用。
可以說,專業市場與商戶的關系就如同魚與水的關系。商戶是魚,專業市場是水。如果離開了水,商戶就無法呼吸。專業市場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深耕市場,真心誠意為商戶服務,與千千萬萬商戶建立起來的水乳交融的“魚水”關系。與商戶的這種“魚水”關系,是專業市場最重要的財富,是專業市場應對“寒流”、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克敵制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