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企集群試點不能“光挖坑不澆水”
9月1日,全國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研討會暨第九批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授牌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肯定了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要求說,試點地區不能只把授牌當成榮譽,不能“光挖坑,不澆水”,而要做出實事,促進行業和區域經濟雙贏發展,否則,試點授牌將被收回。
本次會議宣布,安徽省望江縣、江西省奉新縣、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等23個市(縣、區)、鎮成為第九批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產業集群試點地區。會議同時舉行了“第九批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授牌儀式”。
杜鈺洲在會上作了主題報告。他說,產業集群是我國紡織行業在現代化市場條件下形成的社會化組織生產方式,效率高、技術先進、注重創新,也是我國紡織企業國際競爭力優勢的主要來源。參加產業集群試點將有利于實現集群地區產業升級,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并提升品牌效益。目前,我國紡織全行業有5萬多戶企業,其中99.5%是中小企業,它們絕大部分處在各種紡織產業集群的供應鏈上,如今的很多大企業也都是在產業集群中成長起來的。
在充分肯定了產業集群重要作用的同時,杜鈺洲也剖析了產業集群源于粗放發展的各種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并指出了產業集群要圍繞融資服務、社會責任建設、統計工作、集群互動等多個方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的具體途徑和措施。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與各試點地區簽署了試點協議,雙方將在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節能降耗減排、社會責任建設、信息化建設及集群競爭力分析等方面加強溝通協商,通力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
和過去進行的多批試點不同的是,本次確定的23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主要有二個特點:一是承接產業轉移地區多,包括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內相對不發達的縣鎮,如江西省奉新縣、安徽省望江縣、安徽省繁昌縣孫村鎮、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和二七區、吉林省遼源市、遼寧省康平縣、福建省尤溪縣等;二是各試點地區產業特色明顯,如產業用革基布、半精紡毛紗、針織文化衫、毛巾毛毯、女褲、毛絨、襪業、針織塑編等等。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王天凱、陳樹津、楊東輝、孫瑞哲、徐文英,以及協會各部門、各專業協會、事業單位代表,全國部分紡織產業基地市(縣)、特色城(鎮)代表等二百余人出席了此次會議。廣東佛山西樵鎮、浙江嘉興洪合鎮、江蘇常熟古里鎮、廣東東莞大朗鎮和河南鄭州中原區等五家產業集群地區的代表在會上作了發言。